.讓意識只是意識 

觀一在咖啡店八個月學習以來獲得一些經驗在利益上是還沒那麼具體在建築和師父互動中收獲蠻多的是一個不錯得過程從沒經驗到樣樣自己來收獲大於利益層面

華東藏人生經驗是無價的每個人價值的感受是不同的像成就型就認為名下的財產和名位是成就的來源智慧型的就認為我有多少知識可讓別人信服我但是想要的價值沒有獲得時人會感到情緒低落

為什麼付出和獲得不能成正比呢這是第一個要討論的第二個是你獲得真的是你要的東西嗎這深度不同

華東藏比如追女生追不到她是你的預期目標沒有追到是目前的狀態你的付出有沒有指向你要的結果還是重點像觀一講的經驗比較重要至少有個追不成功的經驗

但是這經驗有沒有指向下次的成功若這經驗是個陰影心態決定狀態那你就越來越追不到女生了若是正面的回饋你就可以藉這次的經驗下次成功

AMY經驗若是個陰影該如何掃痕

華東藏當你不再害怕的時候

AMY若無事情歷練如何知道已不害怕

華東藏心中自己會清楚就像最近這兩位師兄在消業障就算車子輕微的插撞在開車時就會倍加小心備感壓力不好的經驗會在腦中讓心不得安開車就會有一些多餘的動作突然剎車比較快或開車比較慢等等。總之會特別小心這來自於當初受傷的心靈如何修復若根據心態決定狀態的理論你一直恐懼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結果它就會發生

AMY可是那抓取很快也很自然

華東藏不是自然是習性自然是順乎本覺而生出來的習性反應像一敲鼓它就響的道理修學止,就是止息習性所帶來的妄心如鞭炮響耳朵立即性的反應對鞭炮聲你不能止息從聲音進到耳根,但可以練習鞭炮聲停留在耳根不進入心識也就是心不跟那聲音交感那就不會嚇到

AMY在上學期老師讓我們看萬花筒他自然的展現又消失又出現若執持自我那個點就會擋住其他周遭運行也不順暢也會影響別人那個執持的點是指什麼

華東藏每個人心都有卡住點像徐獵人知道有些罩門是不能踩的這關鍵點一被踩就會激發出過去衍生的經驗這時偏有人要來踩踩看在意的人踩了就會改變他的原來經驗行為和路徑,於是獵人的卡住點就會跟著改變。

幾乎人的反應都是從經驗中而來經驗的解讀又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本來經驗只是經驗但是被解讀成各種你想要的東西於是就助長了我們個性的形成所以能把心識慢慢清空的人就會看到這些反應點

為什麼心星聽到「鄉間小路」會流淚這就有它罩門的存在旋律誘發了某些記憶使你想要哭只是那連鎖的關鍵不見了要慢慢去找出來

若是一個修習止成就的人在這樣的反應過程能夠稍微休息一下不受自己第二支箭之苦不受自己重覆反應的記憶之苦這時很單純經驗就是一種經驗

很多人會對識心產生評論好或不好對或不對豁脫它的控制讓意識僅僅是意識知道識心很會想很聰明很會為自己利益打算也很貼心替人設想但是你知道那是它的發用讓意識只是意識就不會頭上安頭慢慢會看到運轉的模式就不為它所惑20年的夫妻你對他已經瞭如指掌了當吵架時知道對方發飆只是發洩而已心就不會因這樣而動相對處在靜止的狀態可以映照出對方自己的問題如果有這種功夫就會幫助對方看到自己

 

.識心小老師

AMY老師那識心有小老師和沒有小老師有什麼差別

華東藏意識別立出來的超我小老師掌控有沒有符合規範篩選你的行為思想正不正確的機制。就是佛洛依德所說的「超我」。

AMY老師說過該它出來就出來該它休息就休息

華東藏超我比較強的人比較屬於完美型助人型也會因為他不斷希望符合某種高道德標準好處是自我可以符合掌控的範圍缺點就是掌控想要掌控在某狀況下你只好去壓抑它,以致於不容易見到真實的自我。

AMY不懂的是我們要不隨妄心轉那心念的流動怎麼看得出

華東藏那小老師也是妄啊以妄止妄當自我妄念興盛的時候你需要有個小老師去管控它但小老師本身也是妄念既然學生已經乖了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修行人應該學習你不會的不要一直重覆強調我會的東西比如你已經知識很強了,應該去別開知識了解情感和感受得這部分那才是修學的重點

AMY那小靈芝要加強情感的部分那該如何做

城亦城他應先把心打開感受別人在想什麼

華東藏在和別人相處時都是拿自己的東西在應對卻不讓別人的特質和想法進入你的心時就沒有辦法產生一種發酵作用再怎麼交流你還是你對方還是對方這樣一輩子都是孤獨的沒有辦法與萬物有融合為一的感受

如果能像活果汁一樣加了你的成份就不一樣了你的生命因而改變真正敞開心胸讓別人進來唯有與萬物融一才有真正無我的感受

城亦城在修學路上把竹籬巴撤掉歡迎別人進來看看指點一下這樣比較有機會進步

華東藏請大家一起來打掃

 

.萬化一波

芳銣老師我要分享自己內心很有事但外表展現不是那麼回事很強的自我防衛很想去美化外在的世界的心態這種模式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很累很辛苦自己追求完美也很好強所以會用外在的東西去掩飾可是心裡是打架非常嚴重的來上讀書會我要學習慢慢放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起步永遠不會嫌晚

華東藏當初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標準讓自己遵守的好累

芳銣自己還不知道原因

華東藏慢慢可以去探索就像學樂器一樣剛開始不會吹都會很用力,越用力就越不會響慢慢熟悉了你會發現用適當的力氣就會吹出最美的聲音

人修學心的狀態也是這樣剛開始掌控不了它就會用力想要掌控它當掌控得越好就會越來越輕鬆變成一件你很熟悉的事情

華東藏人只要有人我界限就沒辦法放鬆界線明顯的人,就會在意自己表現好不好在意對方對我想法是什麼在意彼此的利益是否可以平衡…。所以說到最底還是要修學「我執」和「法執」這兩塊

但很多人在修學過程中認為那執著把它用力放下或丟棄就是不執著其實那也是執著心念本來是粗的讓它慢慢變細搖擺本來是大的讓它變輕變輕這是止的過程本來波動這麼大像蹺蹺板一樣越接近核心波動越來越小於是你在中間那一點還是處在波動狀態但是心是平的道家形容叫萬化一波或中醫說的天人合一

華東藏如果不懂得放開自己就會處在自我的焦慮緊張裡面

比如聽到蟬在叫為什麼不會融在蟬的聲音裡面風在吹為什麼不會融入風在吹的感覺太陽在照為什麼不會有溫煦的感覺如果說我們的心可以和大自然或週遭融合在一起就不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好不好、對不對不用很費心的去讓自己處在完美的形象裡所以為什麼修學第一步心要放開能不能放開最重要的是勇氣勇氣的動力就是信我相信大家不會傷害我信任大家也信任自己能說出來是信念的勇氣前面說的心態決定狀態重點也是那個信你相信一切會圓滿就會圓滿問題是那個信是真信還是假信是嘴巴的信還是心裡面真正的信就有層次上的不同


.信心堅定回復初心

觀東主如果沒把「疑」放下就會「信」和「疑」兩邊拉鋸

華東藏那你覺得哪個好

觀東主信比較好

華東藏為什麼嘴巴說信心裡還是有疑這疑心要怎麼去除這就是學習技術層次的問題比如信願行有個願景接下來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就去做那做就是技術層次比如打坐是一種技術可以很快讓自己的心定下來也是一種技術在這技術之前你的信願要非常正確堅強行就不會有問題

平常我們在行當中做了很多學習那只是在樹上去翻藤而已就如唱歌你有很多的情感但沒有好的方法去表達GRACE心中有很多波濤洶湧的情感但表達的技術還不夠好就沒辦法去推動延伸出來

我們要去利益大眾都需要運用到「術」修學最重要是你本來那個初心正不正確之後才是術的問題

觀東主本來的信心常會動搖

華東藏信力不足後面所講的願、行就沒根了! 比如你要用某種術數達到期許的狀態但是你對於狀態本身是沒有信心的在運用所有的方法要達到那個狀態已經遠離你的初心了所以信跟要的狀態並沒有結合這時會引起更大的焦慮

我們對止做個總結為什麼人會有這麼多的煩惱無法輕安因為心沒辦法定止做不到就不用說觀了日常中先學會止才能慧觀基本的止要先達到剛剛提到這止要能圓滿需有充沛的信力才能獲得信有信自信他信自就是相信自己信他如佛菩薩本覺

如何能夠信比如有一位太太平常禮拜觀音菩薩因爭吵先生離家出走向菩薩祈求保佑,還等不到先生回來就滿腹怨氣。這就是相對的信,相對的信是會動搖的

覺勇自己覺得從過去的對立信心到現在真正從內心出發的信心感覺不一樣

城亦城從哪個點看出來

覺勇生病以後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許多方面的關係都慢慢變好以前對公公OS很多現在會真心的去對待老師同學讀書會讓我有信心

沺兒那天讀書會解散了呢

覺勇我就靠自己啊

華東藏對忠誠型的人只要讓他知道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可以接受了信心就會建立起來

觀東主你一直處在自己相對還不錯的狀況就很難去承認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如果徹頭徹尾的去認識了去接受可能最糟的狀況信心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止觀的功夫

華東藏在佛陀的教法裡止和觀是沒有一定的前後次第的不一定先修止才能修觀可同時修也可先修觀再修止有三種方法在交替運用。「止」就像車子開一開停下來看自己有沒有開對方向接下來就是行是「觀」的功夫 停停走走這中間是不是有要睡個覺的那就是「寂靜」這三種方法交替運作

若是心中煩惱這麼多事事負擔這麼重這時要運用的是止靜下來看看究竟我在煩惱些什麼既然這麼累我就停下來看看止是斷的功夫讓這煩惱流暫時截斷剛開始要花力氣對治習氣有的人被習氣催逼會一直走停不下來所以止也是一個不容易訓練的功夫心那麼煩亂一直在習性裡遊走不用力是停不下來的所以剛開始是要用力的。

想想為什麼會衍生這些煩惱如何讓這些煩惱不再產生這就是慧觀的功用

有的人很厲害可以一邊走一邊觀有些人是要靜下來才觀的清楚對一般煩惱比較粗重的人我會建議先靜下來看清楚再走會比較好因為邊走邊看通常心是亂的止和觀既然都要花能量就有不花能量的修習-「寂靜」就是不止也不觀就是全然地休息

城亦城止和寂靜有什麼不一樣

華東藏止是停止妄念是個動詞寂靜本身是個休息的狀態不止不觀自然寂靜

AMY老師那止也是一個狀態

華東藏:止是動詞是截念,靜是名詞是狀態。也可以止和靜同時修圓覺經有提到這三種方法可以交替修有人先修止再修觀有人止觀並進有人會先修止和靜再修觀

AMY:「制心止」是否指「正觀一起,煩惱就破滅」

華東藏制心止本身就用到觀的技巧它不是單純的止慧觀煩惱的起源把那開關關掉所有的煩惱就都不見了

華東藏止觀大意裡面提到的是小乘的觀告訴我們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小靈芝是為了修習止而學的觀

華東藏也不是這麼說這四念住的觀是讓我們了解思想會產生煩惱的四大問題就是常以為生命恆常、感受快樂、我為實有、肉體美淨,其實不然,當與期望值不符時,就體會到世間的苦。譬如有人問佛陀明明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情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為什麼您說受是苦佛陀就回答說那是因為我看到這些樂受是無常的因為無常它才是苦

華東藏一切世事的演變絕非恆久當初樂受失落就變苦受所以觀心是苦你的心無常對方的心也是無常就如關係無法媒合就產生很多的苦這四念住常思惟對世間的種種欲望執著就會低很多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 

華東藏:我們修學有三個過程就是信、解、行,如果未經行的步驟,只是了解,最後只是增加知識而已,無法真正改變什麼,希望大家這三步驟要一一去達到。

修止的過程,反觀自己的心有更輕安嗎?更快樂嗎?這是修止第一個利益,止的功夫到達,會讓我們徹證本覺。第二是可修神通。

 

二.預設立場中我執的呈現

華東藏:最近小靈芝終於在我執的黑暗氣球上,戳透了第一個洞,小靈芝分享你的洞是怎麼戳出來的?

小靈芝:苗栗辦活動需要志工,學長說找50位學弟妹過去,但找不到那麼多,當時還要學弟妹自貼車錢,他們就有些反彈。

我覺得很懊惱,上下都有壓力,後來省思自己,一開始招生時,就好像給人家一些好處,設了一些誘因,對方就會預期。若是一開始動機很單純,只是辦個好的活動,人多人少也不一定是活動成功的條件。想來就不會有這種壓力。後來自己就稍微看開一些。

華東藏:你不是說,發現自己「有細微的掌控欲」嗎?

小靈芝:原想是服務人群,花幾千元出租車的錢,讓學弟妹安心,就把事情解決。後來是也沒這樣做。以前是辦活動會想很多方法,達到想要的目的,把活動辦好,但後來覺得好像也沒必要。

華東藏:所以你預設了立場,怎樣的誘因才會吸引學弟妹來,你認為人沒有誘因就不會來?

 小靈芝:以前覺得若出社會,你今天做一件事,如何叫人家做?比如加班就給他錢;但是在學校就不同,可以告訴他可以得到什麼,而且不會浪費時間。

華東藏:你覺得所有學生都這麼想,還是自己這麼想的?

小靈芝:不知道耶??

華東藏: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我們在處理事情,通常會「預設立場」去想。社會就是我們大家整體的思考模式運作下的產物。
像小靈芝自己想「若在活動中能學到東西才會想去」,對他來說這是個誘因,就會認為套在別人身上也是如此。

實際上那天十幾位學弟妹來,她們參加活動就非常的高興,不管有沒有請他們吃飯或是有沒有紀念品。最後,學生會長還主動詢問苗栗的活動是否每年都有,他們會安排學弟妹每年固定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華東藏會場志工就只是單純的來做志工學習與人相處的社會經驗在場50位醫師難道會學不到東西嗎所以不是人家肯不肯教而是你肯不肯學要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心會以利益交換為思考重點

大家想想看,今天來參加讀書會如果告訴你們學了之後會很成功賺很多錢假設這樣來學的人沒有賺到錢就揚長而去如果目的不是在賺到錢的利益上你來這邊就會各得所需而且會吸引那些不是為錢而來的人
預設立場本身就會有這種問題,因我執而預設某種立場,你設下的誘因就會吸引同磁場的人前來。這是粗重的掌握欲,而不是微細的習氣。

所以你的佛土是由你的心所成就的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華東藏大家對這件事有沒有其他看法或類似的經驗

AMY分享與小靈芝講的類似經驗在活動當中常需找很多來做志工有時時間緊迫卻找不到人會起煩惱當時思考過這個問題,這種事情反復發生難道都要一直煩惱嗎

那時有一句靜思語非常好用就是「患得患失」因患有所得才有失落感因我們都會患有所得就是老師剛講的預設立場想得到的心就會有失落感也慢慢去了解這句話的道理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幾個跟幾個就不管它就漸漸的不會那麼在意

 

三.菩薩是光,眾生是蛾

華東藏大家知道飛蛾看到光會跑過去其實眾生看到菩薩也像是這樣子有光出現需要光的人就會靠近那是很自然的吸引,即使沒看到形影,只是感受到就會被吸引過去如果你是發光體自然就會吸引需要光的人

華東藏我在金門當醫官時,單位是在山區未住有民眾。但是,在我去的第一天就有一個老爺爺帶孫女來看病從城鎮到山上要走很久,而他們也不曉得我們單位新換醫官。後來我問衛兵是不是常有民眾會來求診他說他都快退伍了都還沒碰到有這種事情

當時住在金門的東邊西邊的民眾也跑來給我看跟各位分享的是,只要我們有那個願自然會有符合你願力的人感受到磁場召喚冥冥之中知道這個地方可以幫助的了他所以一定要善於護念自己的心願如果心中充滿利益交換吸收來都是重視利益的人

心非常重要不管是辦讀書會或養生餐廳這初心都非常的重要若初心跑掉就有後續行政業務金錢等等的問題若善守初心不退就不會有那些問題產生

 

. 心態決定狀態 

華東藏有沒有要分享「心念不同,就遇到不同事情」的經驗

沺兒有幹勁時業績就成正比若懶洋洋的相對就有許多如產品的問題等等需要去解決以前就覺得隱隱約約跟我的心念有關

華東藏那我們把因果倒過來講,是不是可以說「感覺有信心、業績可以成長的心境就變的有幹勁有熱忱」,這時業績就上升助長正的循環

昨天有一位幼教補習班的老師分享他這個禮拜本來都過得很好但就昨天生氣了一生氣就諸事不順屢試不爽後來她說不能生氣真的不能生氣

觀菩提我分享上個月發生車禍時一般火氣會很大當時想碰到了就是要解決 對方車速蠻快的我是要迴轉天色不是很明亮就擦撞到了當時警察劃好線對方受傷送到醫院去剛好他媽媽也是當志工那時大家心境就比較緩和了就順利的解決。其實,對方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心境的

AMY心態決定狀態

華東藏這句話很好觀菩提有沒有覺得這幾個禮拜心情變得比較急躁

觀菩提應該是睡眠狀況比較不足事情就想要趕快把它處理掉

華東藏在車禍之前就有這種現象

觀菩提

華東藏那車禍會不會是心急躁所反應的狀態

觀菩提應該是

華東藏不好的心念去吸引一段不好的因果讓它發顯。假設這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調整心的狀態讓好的事情顯現不好的事情迴避易經在談的就是這個「趨吉避凶」的道理

本來命和運是定好的但是為什麼能趨吉而避凶呢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道理在你是不是君子符合易經之道就可趨吉而避凶君子本身就是長養我們的心 符合君子的狀態

心的熱忱決定我們的業績決定吸引群眾的數目心的平靜決定你平安度過這次車禍如果這些都是真的如何長養我們內心的平靜和熱忱這是重要課題

 

.習性的框架 

GRACE分享一位朋友過世的事情很想去幫助他的妻子走出來發現其實幫助別人自己得到得更多觀照到自己講很多寫很多但沒有溫度沒有辦法傳達的感覺

同學:感覺是較冷對很多東西失去熱情,且相對的悲觀

華東藏每個人有不同的頻率和波會吸引不同的人如果說今天我們要去成就不同的世界或不同的心境你是否要改變自己的頻率像沺兒的業績要去改變心態才能改變狀態人的習氣會決定心態習性卻又不好改變

如果了解九型人格你可以在九型人格中輕易的互換隨時想要有什麼心態就可以改變什麼心態心就變自由。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做不到都是固定在那個習性和模式上待會討論怎樣用止的功德改變自己的習性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文∕讀書會摘錄

華東藏:要真正透徹佛性,你一定要有足夠的福德,我們一般稱之為「福氣」。以看病為例,很怕等、愛計較的人,不管早到或晚到,總是會碰到等久才能看到診的場合。但有的人他一點都不在意,很有禮貌,那種通常來的時候,剛來一下就換他。這是各方面的因緣和合,就讓你處在這樣的困境裡,主要是自己心田中映現的是「我不要等」,它偏偏就化身為境,就真的要等了。
人的氣運越差的時候,挫折越多障礙越多,就如開車一直碰到紅燈,就覺得煩躁甚麼都不順,出門汽車鑰匙不見了,甚麼都不順,這時就要衡量你的福德是不是有所障礙。是不是好事做太少,就請為別人多做一點好事。

華東藏:大家將來要證悟本覺,光有智慧是不夠的。你一定要累積足夠的福德資糧。「前行」就是創造無量的福德,因為在前行的作為裡面,比如布施來講,他已經布施了千百萬次,修法過程會教你每天都觀想布施,觀想久了自然而然就會這麼做,因為習慣啊!

以前有個富翁非常吝嗇,不願布施。佛陀教他:如果拿錢給別人是這麼困難,你就先試試用右手拿給左手,剛一開始想到是別人的手,要拿給左手他都覺得有困難,後來他想說反正這也是我的手,錢不會丟掉,才慢慢交過去,這樣習慣之後,他就習慣的把手中的東西,放在另一隻手上,所以因為慢慢的練習,他就把東西放在需要的人上面。這樣就是一種前行,光就前行就可累積無量的福德!
另一種修持方法是-「自他互換」。當你真正修自他互換時,所感受到的心境,就會非常得踏實。比如有位很資深的修行者,他常觀想要替眾生受苦,後來在SARS期間,他就真正去修行這樣的法,也真正做自他互換,大家知道SARS期間一直延燒,突然就好了,警報一一解除,結果那位資深的禪修者就圓寂了,所以台灣能免於SARS的痛苦,我相信跟那位上師做自他互換的修持有關係,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台灣的平安,如果你是那位上師在平時練習的過程,跟你真正用自己的命來交換這些眾生安全的時候,我相信你的心境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心裡的修持是前行,真正願意以命跟這些眾生交換,這是正行。因徹底破除我執,對於認取本覺有非常大的利益,如佛陀在本生故事裡面,不斷做捨身護生的行為,有助於證取本覺。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讀書會摘錄

吱吱:老師不執著也代表是正見?

華東藏:對啊!先這樣修,看174頁,是這一篇重要的一句話,你只要能修到這個部分,你就可達到大圓滿的境界-無所畏懼的單純。(老師引用文:焦慮、擔憂和畏怯成為過去式,你覺得海闊天空,你覺得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可以適應,任何事情不會被困住,因為你清楚地知道那是什麼!相對於執著,你不會被困住,也不會執著。)然後對本覺具備有充實的信心,在不執著的狀態,你不覺得空虛飄浮。有人對於「不執著」會覺得很害怕,為什麼?若是不執著,那我還屬於這個人間嗎?還是我屬於某個人某個團體嗎?這關係踏實嗎?有些人在不執著裡,因關係與價值的不確定感,會產生很多的恐懼。

AMY:老師,是念頭之網,就是經驗本身不用害怕,是念頭後面所導致的問題。

華東藏:是啊!不執著時,會不知道自己動力在哪裡?自己的目標在哪裡?對這樣的無趣之趣,你沒有絕對的信心,你就會開始覺得恐懼是不是?

比如老給你們一個觀念,不管做甚麼都好,只要充實的生活就好、自在的生活都很好。那你會想社會價值,要我功成名就要有一定的存款,要不然將來社會變化怎麼辦?老婆沒飯吃小孩沒得養等等,你會有恐懼有很多的希望,所以這就是對本覺沒有信心,你如果有信心就會知道說,不可能有佛是被餓死的,如果證到佛的境界,佛叫應供,受人天所供養,是應該被供養的,他怎麼會餓死?

假設你沒有決定性的信念,就會一邊修一邊在想,為什麼這麼窮都沒有人來供養我?然後我將來會不會餓死?我老了誰來照顧我?就會很多這種擔憂,於是重點都沒放在如實對於本覺的修行上。如果有決定性的信念,慢慢就會去接受不執著的生活。

華東藏:之前與AMY討論的重點,我們會以為不執著就是不要感知隔絕所有的。不要反應就如不要看電視不要接觸很多的是非評論,這也是一種執著不是嗎?執著於清靜,那也是一種執著,所以要保持靈活的感知,但卻不執著,那為什麼會成為一場持續不斷的戰鬥?

AMY:因為先把未來之念設想在那,不想被干擾,自己想要怎麼樣,所以會去選擇自己的身心環境,那就是你對未來之境。就會一直產生挑戰。

華東藏:是!很好,有清楚了。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讀書會摘錄


華東藏:各位不要覺得「正見難見」,這正見其實是很好見,你們看的到正見嗎?

覺勇:也許看到了不知道它是正見。

華東藏:你檢測它的方式?

覺勇:就是不執著。

華東藏:不執著就是正見。

觀東主:這東西這樣也OK,那樣也OK。

華東藏:對!

AMY:可是老師我們平常的念頭,很多都是不需要執著的啊!

華東藏:你確定是不執著嗎?因為我們平時念就只有三種狀態,一個覺得它很好,一個是覺得它不好,一個是淡漠這不關我的事。你心頭的念可以逃離這三種嗎?如果可以逃離才叫做正念。

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念頭沒有評論嗎?沒有是非嗎?相信一定都有,隨時起念就評論它的好或不好、對或不對,這都沒有離於概念的。

AMY:若概念有,但沒有愛惡取捨這樣。

華東藏:有啊!比如說「我該好好念佛了」,然後決定讓自己不散逸,這是有取擇的,有愛惡取捨,並非沒有。「該吃飯了」,那不吃飯是你不要的,而吃飯是你要的相,所以執取吃飯的念,所以你就吃飯了,日常生活中有分別的念並非不好,嚴重是你的執取才是不好。

比如我該吃飯,我一定得要吃哪一家,得要哪種飯,這樣就是執著。平時念是有選擇有造作的,真正危險的不是這些造作,而是你的執著,所以要遠離的不是分別是執著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