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道,果

整理 / 小金魚


摘錄:


基是心的本然狀態。事物的本性,基是你的本性。具有某些特質,在你身上早已存在,這些特質在目前僅是以種子或本性的方式呈現。因為基的存在,我們可以運用道,並透過道的修行,我們可以證得果。

但假如我們不清楚自己的本性,那麼就很難證得本性,或是辨別出誤解本性和不誤解本性之間的差別。

在此有個基道果的基本圖解。白紙是基;道是染污、迷惑的階段,就像是覆蓋在白紙上的黃紙;果是在黃紙被移動後所發生的狀態,即揭顯了基、白紙。基變成了果。P107


    問題1:我們的本性呈現的是怎麼?每一個人都相同嗎?辨別出誤解本性和不誤解本性之間的差別為何?

    問題2:基是如何變成了果,如果如書中所說我們的基是白紙,果是在黃紙被移動後所發生的狀態,是如何形成的呢?『道』有在這中間出現嗎?


摘錄:


持續地追著一個又一個東西跑,有什麼用?這讓我老是依賴要有某個東西,才能讓我快樂。這樣我就失去了自由,一定要有比較好的方式,比這個更深奧的某個東西,我必須找到它。P108


    問題3:我們心中一個接著一個跑出來的東西是怎麼?比這個更深奧的東西是怎麼?而我們找到了嗎?


摘錄:


我們的基是空的,在此脈絡中,何謂空?這表示存在空,既非『常』,亦非『斷』;常指的是不變,而斷的是從未發生,甚至不存在,我們的基兩者皆非;反而基是空的,也因為空,才有可能是明;除非我們的根本狀態是空的,否則不可能明、不可能知曉,因為基會卡在若不是成為『常』的,就是成為『斷』。P109


問題4:這一段的文章,看了無數遍依舊不懂,請老師和看得懂的學員分享。


摘錄:


概念之心不能不能真的掌握空性超越了生、住、滅的事實,且明性也超越了生、住、滅。概念之心必須放,自我不能對付基的無立點,它就是無法面對這點。招架不住了,自我只好放棄;在這種一決雌雄裡,自我再也無法競爭,空性總是勝出。P111

這個人無助地一再、一再地帶走,因此繼續受苦。這樣一來,吾人錯失了自我解脫的機會;心過於外放,以致失去了本家的蹤跡。P109


    問題5:請學員動動腦,顯然空性是在自我之後,在第一階讀書會中老師教導我們修復自我,也有說我們登彼岸也是要把自我的這船棄下,這邊空性指的是彼岸後的自我嗎?是這樣子嗎?現在修學中的我們是否看見了自我後面的空性?請大家分享。也請 老師就每位學員目前的修學狀況給予指點與教導 感恩。


摘錄:


我們必須認出在實際上,體性、自性和能力的不可分,是完全離於任何對空性慨念的攀緣,與離於任何對明性概念的執著的,這便叫做認出本覺。P112


    問題6:有說到是完全離於任何概念性的心態,可否請老師和學員分享是否有認出本覺的感受,那個境界又是如何?


摘錄:


空的特質提供了不惑或迷惑的自由,它包含了兩者。迷惑的發生,是透明的特質。對三身、智慧、淨土等等的無誤清淨體驗,這一切都來於明的特質;而六道眾生迷惑的經驗,染污的概念,也來自於明的特質。P113~p114


    問題7:為何會這樣?為何染污的經驗會產生?六道的眾生天道、阿修羅道也還在迷惑、或染污中嗎? 老師幫我們解惑。


摘錄:


『這一切幻相的幻化不是真的,但是我,感受者,我是真的。』這種態度並沒有幫助;這只會加深我們的痛苦。最好是想著:『既然所感知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所以我、幻相的感知者,也是幻影。』p115

我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坐在那裡看著電影螢幕,引發各種不同的情緒。看著電影,我們看到似乎在那兒,但卻不是真實的某些事情。看起來好像某些事情被感知到,但當我們仔細觀看,根本就沒有東西在那兒。P116


    問題8:如果所有的幻相不是真的,幻相的感知也是幻影,我們如何幫助自己或有什麼辦法讓感知者認清那是幻相;或者老師或學員有什麼使用過不錯方法請與大家分享。


摘錄:


我們欣賞在某種程度上,凡事是幻相,就像我們置身其中的電影一般;同時,我們並不是一直都真正了悟這件事。只是有『凡事皆幻』的概念並不夠,因為我們一再地深陷其中。影片的膠卷已經錄下了。迷惑會趨近我們自身的經驗;迷感會被帶入真實人生中,不再只是個故事。截至目前為止,比較像是在講述一個怎麼回事的故事。


問題9:我們基的故事是什麼?假如有迷惑,是怎麼產生的?怎麼回事?


摘錄:


每部電影都有專屬的製片和導演。導演的名字叫做『共業』;『無明』就是製片。假如你真的想要離開輪迴,離開電影院,你需要去除控制導演()的東西,那就是製片,『無明先生』;正是『無明先生』〈無知〉資助了導演,導演可能有技巧,但沒有資金和資助,就沒辦法拍片;無明就是製片。


    小結: 如果我們的人生就是電影,我們依著佛陀的教法如何如實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演好我們的人生電影;或是我們只是一個參與者,有了凡事〈包括你自己〉都是幻相化現的心態,用觀看者選擇自己的人生頻道。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