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課堂紀錄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十一.空假中三觀 

華東藏天台宗智者大師教我們一念三觀〈一念三千〉,這是大乘的觀。一念三觀指空、假、中三觀一念三千指現在過去未來時世間器世間情世間都同時的觀三千大千世界在你的一念之間就完全觀盡了所以是一種透徹的觀很多人會把這個觀當做一種思惟思惟是意識運作的一個方式觀本身並非一種意識作用。剛開始先用意識的方式嘗試觀但慢慢要把意識放掉只剩下觀而沒有意識的發用。這個觀是目擊者(Witness)而非觀察者(Observer)。

第一個觀念:假觀是對於世間所有的種種都觀假好像演戲一樣當把這世間當做一場要好好演出的戲自己就不會真的受委屈像學生被老師罵如果只是演好學生的角色真正的你(本覺)是不會因被罵而受傷害的,就能把不好的經驗變成好的精進助力,這就是「逆增上緣」。婚姻也一樣,可以在挫折中學到精進成長的動力。但如果把婚姻看得這麼實有就沒有轉圜的餘地現在的人煩惱熾盛修假觀容易契入把它看假,一切就變得輕鬆多了

華東藏:請問大家,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華東藏:大部份人覺得,人生似乎有了意義才覺得有滋味其實人就像樹葉從樹枝上長出來,翠綠一陣後就會慢慢變黃,之後落葉歸根,回歸腐爛的泥土貢獻自己成為大地的一份滋養

其實,生老病死的過程,也是自然循環的一部份。如果以這觀點人生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

就像我們看螞蟻的一生有意義嗎它只是一個過程如果以天神來看人就像我們在看螞蟻一樣
我們要了解生到此世間,只是一種果報的輪替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如果這樣想,人生就會變的很灰暗很悲情也很卑微

如何在無意義的人生讓它變得有意義就是善用人生善用智慧這就是有意義的地方於是,在世間我們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情幫助大家活得更好。只是過程中,你一定要學會假觀要不然會把這人世間的種種想得太實有了,就會落 入希望與恐懼的兩邊。

第二個:空觀我們心裡有很多經驗和傷痕會左右未來運作及行為的影響力

佛教徒常說不受第二支箭之苦過去傷害是第一支箭其實後來這件事情沒有再發生卻反覆拿過去那件事來刺傷自己,稱為第二支箭。所以人會活在記憶和陰影之下沒有辦法解脫

這時需修習空觀,要說空是空掉一切不如說它是回到原點

如果你唱一首歌每個最後一個音把它放輕它就會回到原來的音調強度如果最後一個音很強它就會越來越強回復初心回復初始的基調再一次高潮再回復到基調有去有回運作就會順暢不至於越演越烈比如說人越活越悲情人越來越慷慨激昂事業心越來越強欲望越來越大這是因為沒回到那個基本的「初心」所造成的

所以要學習空觀把過去的傷痕和經驗在心裡空掉了,回到未受傷時的原點。空觀修習的好每次認識的人再次重逢時都是一個重新的認識願意回到清空的狀態其實跟每一個人相遇都會很有趣的

第三是中觀將外境和內事打成一片狀態是與萬物融合為一儒家說過不偏不倚謂之中中本身就沒有到兩邊去既不著有也不著空

學習中觀,最難的是「無趣之趣」的觀法。好與壞都覺得無趣,我們在做事時就會不受好壞影響,在當下全然進入做事過程的趣味裡。同樣的問題是:人都因目的而產生動力,沒有目的如何產生動力要做不做是兩邊怎樣維持中間的心在當下完成「無目標的動力」?這真的很難修一般人連了解都很困難何況親自去修正所以可先從假觀做起把假觀練純熟了空觀與中觀就比較容易切入

 

十二. 無目標的動力

沺兒無目標的動力好難體會喔

華東藏:人總是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假設你知道目標是假的知到假那就接近沒有目標那還是可以使用「向目標邁進的動力」去完成它不是嗎

比如許多人喜歡玩電動會打怪打小怪打一打最後有大魔王出現把魔王打死就贏了請問贏了獲得什麼什麼都沒得到啊那不是虛擬的目標但許多人在這過程得到發洩人生如果像打電動一樣是值得奮鬥的裡面可以盡全力學習各種技巧但是知道打完是空的對於得失就不會那麼起伏不安這就接近無目標的動力每個動力都是因應當下因緣流轉而出現的

你們年輕人有很多的事要做修假觀是很重要的方式修假觀有什麼好處我們都是派分身出來生活被罵衝突吵架都派分身出來但是有一個慧觀的心看著這種種情境。

小靈芝一直修假觀會不會太漠然

華東藏:你把假觀當得太真,就會太漠然。因為你不夠投入在實際的生活就會只有一個表情。而一個演員要懂得如何演出喜怒哀樂假觀也是假的,它是對治我們太過執著的方法。過於執著於修行的相,也是一種執著。知假即離,離無所離,即是實相。

城亦城:小靈芝是觀假之後就不演既然是假的我就隨便演演就好了因為不重要演假戲但不真實

華東藏那這世界有哪些是真的假設感情是假的那事業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修行是不是真的這是值得推敲的點

用假觀一照是無一不假所以你的心識怎麼可能不在幻境裡面運作不演也不行所以幹嘛演的假假的

華東藏有的人沒目標就不會有動力有目標的動力帶來希望與恐懼沒目標的動力就會避免掉有目標的缺點四念住裡的「觀受是苦」是一樣的道理有追求就有苦樂受當不預設目標時你又可以活得很精彩那就是無趣之趣

城亦城:一般觀假會很偏頗去看覺得不用認真演觀假又要演得很真實是要一點時間去揣摩

華東藏過去當醫生會想要逃避目前緊繃的工作狀態後來發現逃無可逃隨時到那裡人家都要找你看病後來認命了你就該扮演這個角色

現在看病就不會覺得累因不想逃就不會累這很有趣不是嗎不用逃安住在當下身體會累心是不會累的

而且也不會覺得無趣看診6-7個小時第一個病患到最後一個品質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沒有分出一個心識我要或不要的渴求,只是因應當下的因緣流轉在動而已這方式會讓你活得很省力又很精彩

講道理好像很清楚很簡單但實際要做就需要技術要怎麼去調整去擁有這樣的能力很多時候做不到是因為基礎功夫打得不好基本的假觀沒有做好每件事情都很重要每件就都做不好每件都有轉圜有安插按部就班完成它就不會把自己鎖死

假觀在生活中隨時可以修當老闆咆哮時心情不好時都可以修不用遁逃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它是應對外境直接看假

 

十三.心的寧靜新的社會

徐獵人看到很多不義的社會案件就會非常投入。會覺得社會怎麼會有這種人應人人得而誅之整個人情緒就會火起來。

華東藏人的習性是這樣剛開始可能只有小忽略或小討厭經過幾輩子的滾雪球效應換你想殺我我想殺你感情也是如此有修行的人就會去想弭平不要再冤冤相報

那你覺得用這樣熱血男兒、義憤填膺的方式去勸一個殺人犯為什麼不好好的做人」這樣的火爆情緒可以讓他對應到平靜嗎

徐獵人應該是不行

華東藏今天你是個勸架的人,就需要有和平的特質。使用高壓政策,他們可能表面平靜,但私底下還是無法弭平所以想要教化人心的人,在憤怒之餘還要有平靜的特質

試著把心鬆開一點,「怒氣」本身只是在找一個出口並不是對事情作建設的解決。它反而會對不公義的事件加溫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這社會都有責任如果不斷在加溫這世界上的衝突就會越演越烈所有媒體人性的處理方式都在加重個人主義的上升加重不平的鳴放

其實更深入去看蘊涵的意義一件事不是犯了錯懲處這樣事情就解決了裡面還有更複雜人心的問題像我們社會人心是非常浮動的每件事都想找到公平的對待因為人心這樣事件就層出不窮過於彰顯功利的部分對待不圓滿就用錢來代替來彌補所有傷害把它擴大再化為實質上的擁有可是這可以真正彌補空虛的心靈嗎這社會強調了很多個人主義每個人的權利要被重視但是卻看不到人與人之間互相的尊重強化了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

假如這社會強調尊重別人保護別人的隱私我相信會比現在的狀況來的好我們人也一樣我們心能寧靜週遭的人就會得到寧靜慢慢影響層面就會擴大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讓意識只是意識 

觀一在咖啡店八個月學習以來獲得一些經驗在利益上是還沒那麼具體在建築和師父互動中收獲蠻多的是一個不錯得過程從沒經驗到樣樣自己來收獲大於利益層面

華東藏人生經驗是無價的每個人價值的感受是不同的像成就型就認為名下的財產和名位是成就的來源智慧型的就認為我有多少知識可讓別人信服我但是想要的價值沒有獲得時人會感到情緒低落

為什麼付出和獲得不能成正比呢這是第一個要討論的第二個是你獲得真的是你要的東西嗎這深度不同

華東藏比如追女生追不到她是你的預期目標沒有追到是目前的狀態你的付出有沒有指向你要的結果還是重點像觀一講的經驗比較重要至少有個追不成功的經驗

但是這經驗有沒有指向下次的成功若這經驗是個陰影心態決定狀態那你就越來越追不到女生了若是正面的回饋你就可以藉這次的經驗下次成功

AMY經驗若是個陰影該如何掃痕

華東藏當你不再害怕的時候

AMY若無事情歷練如何知道已不害怕

華東藏心中自己會清楚就像最近這兩位師兄在消業障就算車子輕微的插撞在開車時就會倍加小心備感壓力不好的經驗會在腦中讓心不得安開車就會有一些多餘的動作突然剎車比較快或開車比較慢等等。總之會特別小心這來自於當初受傷的心靈如何修復若根據心態決定狀態的理論你一直恐懼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結果它就會發生

AMY可是那抓取很快也很自然

華東藏不是自然是習性自然是順乎本覺而生出來的習性反應像一敲鼓它就響的道理修學止,就是止息習性所帶來的妄心如鞭炮響耳朵立即性的反應對鞭炮聲你不能止息從聲音進到耳根,但可以練習鞭炮聲停留在耳根不進入心識也就是心不跟那聲音交感那就不會嚇到

AMY在上學期老師讓我們看萬花筒他自然的展現又消失又出現若執持自我那個點就會擋住其他周遭運行也不順暢也會影響別人那個執持的點是指什麼

華東藏每個人心都有卡住點像徐獵人知道有些罩門是不能踩的這關鍵點一被踩就會激發出過去衍生的經驗這時偏有人要來踩踩看在意的人踩了就會改變他的原來經驗行為和路徑,於是獵人的卡住點就會跟著改變。

幾乎人的反應都是從經驗中而來經驗的解讀又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本來經驗只是經驗但是被解讀成各種你想要的東西於是就助長了我們個性的形成所以能把心識慢慢清空的人就會看到這些反應點

為什麼心星聽到「鄉間小路」會流淚這就有它罩門的存在旋律誘發了某些記憶使你想要哭只是那連鎖的關鍵不見了要慢慢去找出來

若是一個修習止成就的人在這樣的反應過程能夠稍微休息一下不受自己第二支箭之苦不受自己重覆反應的記憶之苦這時很單純經驗就是一種經驗

很多人會對識心產生評論好或不好對或不對豁脫它的控制讓意識僅僅是意識知道識心很會想很聰明很會為自己利益打算也很貼心替人設想但是你知道那是它的發用讓意識只是意識就不會頭上安頭慢慢會看到運轉的模式就不為它所惑20年的夫妻你對他已經瞭如指掌了當吵架時知道對方發飆只是發洩而已心就不會因這樣而動相對處在靜止的狀態可以映照出對方自己的問題如果有這種功夫就會幫助對方看到自己

 

.識心小老師

AMY老師那識心有小老師和沒有小老師有什麼差別

華東藏意識別立出來的超我小老師掌控有沒有符合規範篩選你的行為思想正不正確的機制。就是佛洛依德所說的「超我」。

AMY老師說過該它出來就出來該它休息就休息

華東藏超我比較強的人比較屬於完美型助人型也會因為他不斷希望符合某種高道德標準好處是自我可以符合掌控的範圍缺點就是掌控想要掌控在某狀況下你只好去壓抑它,以致於不容易見到真實的自我。

AMY不懂的是我們要不隨妄心轉那心念的流動怎麼看得出

華東藏那小老師也是妄啊以妄止妄當自我妄念興盛的時候你需要有個小老師去管控它但小老師本身也是妄念既然學生已經乖了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修行人應該學習你不會的不要一直重覆強調我會的東西比如你已經知識很強了,應該去別開知識了解情感和感受得這部分那才是修學的重點

AMY那小靈芝要加強情感的部分那該如何做

城亦城他應先把心打開感受別人在想什麼

華東藏在和別人相處時都是拿自己的東西在應對卻不讓別人的特質和想法進入你的心時就沒有辦法產生一種發酵作用再怎麼交流你還是你對方還是對方這樣一輩子都是孤獨的沒有辦法與萬物有融合為一的感受

如果能像活果汁一樣加了你的成份就不一樣了你的生命因而改變真正敞開心胸讓別人進來唯有與萬物融一才有真正無我的感受

城亦城在修學路上把竹籬巴撤掉歡迎別人進來看看指點一下這樣比較有機會進步

華東藏請大家一起來打掃

 

.萬化一波

芳銣老師我要分享自己內心很有事但外表展現不是那麼回事很強的自我防衛很想去美化外在的世界的心態這種模式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很累很辛苦自己追求完美也很好強所以會用外在的東西去掩飾可是心裡是打架非常嚴重的來上讀書會我要學習慢慢放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起步永遠不會嫌晚

華東藏當初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標準讓自己遵守的好累

芳銣自己還不知道原因

華東藏慢慢可以去探索就像學樂器一樣剛開始不會吹都會很用力,越用力就越不會響慢慢熟悉了你會發現用適當的力氣就會吹出最美的聲音

人修學心的狀態也是這樣剛開始掌控不了它就會用力想要掌控它當掌控得越好就會越來越輕鬆變成一件你很熟悉的事情

華東藏人只要有人我界限就沒辦法放鬆界線明顯的人,就會在意自己表現好不好在意對方對我想法是什麼在意彼此的利益是否可以平衡…。所以說到最底還是要修學「我執」和「法執」這兩塊

但很多人在修學過程中認為那執著把它用力放下或丟棄就是不執著其實那也是執著心念本來是粗的讓它慢慢變細搖擺本來是大的讓它變輕變輕這是止的過程本來波動這麼大像蹺蹺板一樣越接近核心波動越來越小於是你在中間那一點還是處在波動狀態但是心是平的道家形容叫萬化一波或中醫說的天人合一

華東藏如果不懂得放開自己就會處在自我的焦慮緊張裡面

比如聽到蟬在叫為什麼不會融在蟬的聲音裡面風在吹為什麼不會融入風在吹的感覺太陽在照為什麼不會有溫煦的感覺如果說我們的心可以和大自然或週遭融合在一起就不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好不好、對不對不用很費心的去讓自己處在完美的形象裡所以為什麼修學第一步心要放開能不能放開最重要的是勇氣勇氣的動力就是信我相信大家不會傷害我信任大家也信任自己能說出來是信念的勇氣前面說的心態決定狀態重點也是那個信你相信一切會圓滿就會圓滿問題是那個信是真信還是假信是嘴巴的信還是心裡面真正的信就有層次上的不同


.信心堅定回復初心

觀東主如果沒把「疑」放下就會「信」和「疑」兩邊拉鋸

華東藏那你覺得哪個好

觀東主信比較好

華東藏為什麼嘴巴說信心裡還是有疑這疑心要怎麼去除這就是學習技術層次的問題比如信願行有個願景接下來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就去做那做就是技術層次比如打坐是一種技術可以很快讓自己的心定下來也是一種技術在這技術之前你的信願要非常正確堅強行就不會有問題

平常我們在行當中做了很多學習那只是在樹上去翻藤而已就如唱歌你有很多的情感但沒有好的方法去表達GRACE心中有很多波濤洶湧的情感但表達的技術還不夠好就沒辦法去推動延伸出來

我們要去利益大眾都需要運用到「術」修學最重要是你本來那個初心正不正確之後才是術的問題

觀東主本來的信心常會動搖

華東藏信力不足後面所講的願、行就沒根了! 比如你要用某種術數達到期許的狀態但是你對於狀態本身是沒有信心的在運用所有的方法要達到那個狀態已經遠離你的初心了所以信跟要的狀態並沒有結合這時會引起更大的焦慮

我們對止做個總結為什麼人會有這麼多的煩惱無法輕安因為心沒辦法定止做不到就不用說觀了日常中先學會止才能慧觀基本的止要先達到剛剛提到這止要能圓滿需有充沛的信力才能獲得信有信自信他信自就是相信自己信他如佛菩薩本覺

如何能夠信比如有一位太太平常禮拜觀音菩薩因爭吵先生離家出走向菩薩祈求保佑,還等不到先生回來就滿腹怨氣。這就是相對的信,相對的信是會動搖的

覺勇自己覺得從過去的對立信心到現在真正從內心出發的信心感覺不一樣

城亦城從哪個點看出來

覺勇生病以後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許多方面的關係都慢慢變好以前對公公OS很多現在會真心的去對待老師同學讀書會讓我有信心

沺兒那天讀書會解散了呢

覺勇我就靠自己啊

華東藏對忠誠型的人只要讓他知道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可以接受了信心就會建立起來

觀東主你一直處在自己相對還不錯的狀況就很難去承認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如果徹頭徹尾的去認識了去接受可能最糟的狀況信心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止觀的功夫

華東藏在佛陀的教法裡止和觀是沒有一定的前後次第的不一定先修止才能修觀可同時修也可先修觀再修止有三種方法在交替運用。「止」就像車子開一開停下來看自己有沒有開對方向接下來就是行是「觀」的功夫 停停走走這中間是不是有要睡個覺的那就是「寂靜」這三種方法交替運作

若是心中煩惱這麼多事事負擔這麼重這時要運用的是止靜下來看看究竟我在煩惱些什麼既然這麼累我就停下來看看止是斷的功夫讓這煩惱流暫時截斷剛開始要花力氣對治習氣有的人被習氣催逼會一直走停不下來所以止也是一個不容易訓練的功夫心那麼煩亂一直在習性裡遊走不用力是停不下來的所以剛開始是要用力的。

想想為什麼會衍生這些煩惱如何讓這些煩惱不再產生這就是慧觀的功用

有的人很厲害可以一邊走一邊觀有些人是要靜下來才觀的清楚對一般煩惱比較粗重的人我會建議先靜下來看清楚再走會比較好因為邊走邊看通常心是亂的止和觀既然都要花能量就有不花能量的修習-「寂靜」就是不止也不觀就是全然地休息

城亦城止和寂靜有什麼不一樣

華東藏止是停止妄念是個動詞寂靜本身是個休息的狀態不止不觀自然寂靜

AMY老師那止也是一個狀態

華東藏:止是動詞是截念,靜是名詞是狀態。也可以止和靜同時修圓覺經有提到這三種方法可以交替修有人先修止再修觀有人止觀並進有人會先修止和靜再修觀

AMY:「制心止」是否指「正觀一起,煩惱就破滅」

華東藏制心止本身就用到觀的技巧它不是單純的止慧觀煩惱的起源把那開關關掉所有的煩惱就都不見了

華東藏止觀大意裡面提到的是小乘的觀告訴我們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小靈芝是為了修習止而學的觀

華東藏也不是這麼說這四念住的觀是讓我們了解思想會產生煩惱的四大問題就是常以為生命恆常、感受快樂、我為實有、肉體美淨,其實不然,當與期望值不符時,就體會到世間的苦。譬如有人問佛陀明明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情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為什麼您說受是苦佛陀就回答說那是因為我看到這些樂受是無常的因為無常它才是苦

華東藏一切世事的演變絕非恆久當初樂受失落就變苦受所以觀心是苦你的心無常對方的心也是無常就如關係無法媒合就產生很多的苦這四念住常思惟對世間的種種欲望執著就會低很多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 

華東藏:我們修學有三個過程就是信、解、行,如果未經行的步驟,只是了解,最後只是增加知識而已,無法真正改變什麼,希望大家這三步驟要一一去達到。

修止的過程,反觀自己的心有更輕安嗎?更快樂嗎?這是修止第一個利益,止的功夫到達,會讓我們徹證本覺。第二是可修神通。

 

二.預設立場中我執的呈現

華東藏:最近小靈芝終於在我執的黑暗氣球上,戳透了第一個洞,小靈芝分享你的洞是怎麼戳出來的?

小靈芝:苗栗辦活動需要志工,學長說找50位學弟妹過去,但找不到那麼多,當時還要學弟妹自貼車錢,他們就有些反彈。

我覺得很懊惱,上下都有壓力,後來省思自己,一開始招生時,就好像給人家一些好處,設了一些誘因,對方就會預期。若是一開始動機很單純,只是辦個好的活動,人多人少也不一定是活動成功的條件。想來就不會有這種壓力。後來自己就稍微看開一些。

華東藏:你不是說,發現自己「有細微的掌控欲」嗎?

小靈芝:原想是服務人群,花幾千元出租車的錢,讓學弟妹安心,就把事情解決。後來是也沒這樣做。以前是辦活動會想很多方法,達到想要的目的,把活動辦好,但後來覺得好像也沒必要。

華東藏:所以你預設了立場,怎樣的誘因才會吸引學弟妹來,你認為人沒有誘因就不會來?

 小靈芝:以前覺得若出社會,你今天做一件事,如何叫人家做?比如加班就給他錢;但是在學校就不同,可以告訴他可以得到什麼,而且不會浪費時間。

華東藏:你覺得所有學生都這麼想,還是自己這麼想的?

小靈芝:不知道耶??

華東藏: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我們在處理事情,通常會「預設立場」去想。社會就是我們大家整體的思考模式運作下的產物。
像小靈芝自己想「若在活動中能學到東西才會想去」,對他來說這是個誘因,就會認為套在別人身上也是如此。

實際上那天十幾位學弟妹來,她們參加活動就非常的高興,不管有沒有請他們吃飯或是有沒有紀念品。最後,學生會長還主動詢問苗栗的活動是否每年都有,他們會安排學弟妹每年固定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華東藏會場志工就只是單純的來做志工學習與人相處的社會經驗在場50位醫師難道會學不到東西嗎所以不是人家肯不肯教而是你肯不肯學要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心會以利益交換為思考重點

大家想想看,今天來參加讀書會如果告訴你們學了之後會很成功賺很多錢假設這樣來學的人沒有賺到錢就揚長而去如果目的不是在賺到錢的利益上你來這邊就會各得所需而且會吸引那些不是為錢而來的人
預設立場本身就會有這種問題,因我執而預設某種立場,你設下的誘因就會吸引同磁場的人前來。這是粗重的掌握欲,而不是微細的習氣。

所以你的佛土是由你的心所成就的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華東藏大家對這件事有沒有其他看法或類似的經驗

AMY分享與小靈芝講的類似經驗在活動當中常需找很多來做志工有時時間緊迫卻找不到人會起煩惱當時思考過這個問題,這種事情反復發生難道都要一直煩惱嗎

那時有一句靜思語非常好用就是「患得患失」因患有所得才有失落感因我們都會患有所得就是老師剛講的預設立場想得到的心就會有失落感也慢慢去了解這句話的道理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幾個跟幾個就不管它就漸漸的不會那麼在意

 

三.菩薩是光,眾生是蛾

華東藏大家知道飛蛾看到光會跑過去其實眾生看到菩薩也像是這樣子有光出現需要光的人就會靠近那是很自然的吸引,即使沒看到形影,只是感受到就會被吸引過去如果你是發光體自然就會吸引需要光的人

華東藏我在金門當醫官時,單位是在山區未住有民眾。但是,在我去的第一天就有一個老爺爺帶孫女來看病從城鎮到山上要走很久,而他們也不曉得我們單位新換醫官。後來我問衛兵是不是常有民眾會來求診他說他都快退伍了都還沒碰到有這種事情

當時住在金門的東邊西邊的民眾也跑來給我看跟各位分享的是,只要我們有那個願自然會有符合你願力的人感受到磁場召喚冥冥之中知道這個地方可以幫助的了他所以一定要善於護念自己的心願如果心中充滿利益交換吸收來都是重視利益的人

心非常重要不管是辦讀書會或養生餐廳這初心都非常的重要若初心跑掉就有後續行政業務金錢等等的問題若善守初心不退就不會有那些問題產生

 

. 心態決定狀態 

華東藏有沒有要分享「心念不同,就遇到不同事情」的經驗

沺兒有幹勁時業績就成正比若懶洋洋的相對就有許多如產品的問題等等需要去解決以前就覺得隱隱約約跟我的心念有關

華東藏那我們把因果倒過來講,是不是可以說「感覺有信心、業績可以成長的心境就變的有幹勁有熱忱」,這時業績就上升助長正的循環

昨天有一位幼教補習班的老師分享他這個禮拜本來都過得很好但就昨天生氣了一生氣就諸事不順屢試不爽後來她說不能生氣真的不能生氣

觀菩提我分享上個月發生車禍時一般火氣會很大當時想碰到了就是要解決 對方車速蠻快的我是要迴轉天色不是很明亮就擦撞到了當時警察劃好線對方受傷送到醫院去剛好他媽媽也是當志工那時大家心境就比較緩和了就順利的解決。其實,對方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心境的

AMY心態決定狀態

華東藏這句話很好觀菩提有沒有覺得這幾個禮拜心情變得比較急躁

觀菩提應該是睡眠狀況比較不足事情就想要趕快把它處理掉

華東藏在車禍之前就有這種現象

觀菩提

華東藏那車禍會不會是心急躁所反應的狀態

觀菩提應該是

華東藏不好的心念去吸引一段不好的因果讓它發顯。假設這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調整心的狀態讓好的事情顯現不好的事情迴避易經在談的就是這個「趨吉避凶」的道理

本來命和運是定好的但是為什麼能趨吉而避凶呢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道理在你是不是君子符合易經之道就可趨吉而避凶君子本身就是長養我們的心 符合君子的狀態

心的熱忱決定我們的業績決定吸引群眾的數目心的平靜決定你平安度過這次車禍如果這些都是真的如何長養我們內心的平靜和熱忱這是重要課題

 

.習性的框架 

GRACE分享一位朋友過世的事情很想去幫助他的妻子走出來發現其實幫助別人自己得到得更多觀照到自己講很多寫很多但沒有溫度沒有辦法傳達的感覺

同學:感覺是較冷對很多東西失去熱情,且相對的悲觀

華東藏每個人有不同的頻率和波會吸引不同的人如果說今天我們要去成就不同的世界或不同的心境你是否要改變自己的頻率像沺兒的業績要去改變心態才能改變狀態人的習氣會決定心態習性卻又不好改變

如果了解九型人格你可以在九型人格中輕易的互換隨時想要有什麼心態就可以改變什麼心態心就變自由。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做不到都是固定在那個習性和模式上待會討論怎樣用止的功德改變自己的習性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城計記錄

 

【紀錄-6】 AMY師姐的識心小老師

華東藏:那AMY師姐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這禮拜打坐的心得?

AMY師姐:我從上 學期開始就自己有在打坐,我都是早上醒來的時候就坐在床上打坐,大概一個多小時,我那時候都是唸著阿彌陀佛看著呼吸這樣子(華東藏老師補充數息觀加上唸 佛),那這次上了課之後,我就想我還要加上觀想那個功課,那一樣是用唸佛的方式,可是觀想可能是觀想剛開始還不習慣,我只要一閉上眼睛腦筋就空空的,都沒 有東西,今天在車上還跟覺勇在討論這個事情,那現在在晚上睡覺前就再加一小段,那有覺得以前跟現在感覺念頭有比較少,而且比以前少蠻多的。

華東藏:所以心有比較定?

AMY師姐:我感覺是。

華東藏:打坐跟平時 在思考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因為我們平時在了解事情都是用我們的識心在分別,比如說剛才觀東主有在分享哥哥跟他說一些事情,他的想法就會:「耶!對喔!我為 什麼要這樣子?」然後他就要做修正。那其實我為什麼要這樣子的覺察思想,就是我們的識心在覺察,覺察到我現在這樣子是怎樣?是不好?我要修正也是識心在修 正,所以很多時候是愈修正念頭愈多,為什麼呢?好像我們坐在這椅子上,要把這椅子搬起來是不可能嘛!所以識心你不管要怎麼修正,它都立足在我的利益上面去 考量,今天除非是別人的識心對你來講就會有幫助,因為別人的識心不會特別為你考量,它只是很誠實看到你有什麼狀態喔!你有問題喔!所以阿城在跟你講的時 候,他就完全沒有我的負擔,也就是為什麼別人可以做我們鏡子的緣故,因為他不是站在我的利益,不是在保護我的存在而發生的,他只是忠實在呈現他所看到你的 樣子。所以,我們要常常請教別人「你覺得我怎麼樣?我有什麼地方還沒有做好?」別人給你的反應,往往比你自己理解的還要更真實,這我們在講九型人格的時候 有提過。

華東藏:既然識心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和形象而出現的,所以我們就不能太相信它給我們的資訊,所以我才要教大家打坐,打坐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讓我們的思想能夠暫時地停止,那我想問AMY師姐,妳思想變少的時候,妳還可以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嗎?

AMY師姐:自己的狀態?就會看到念頭的流動,在打坐的時候,就像有時候在開車或動的當中也會有這種感覺,跟打坐那時候的感覺,就很快回來。

華東藏:那是誰在看到妳念頭流動?

AMY師姐:就還是有一個我在看這樣子。

華東藏:所以你認為那些念頭不是妳,看的才是妳?

AMY師姐:看起來是這樣。

華東藏:就是那些念頭不是妳,而是我在看的這個才是我,那這個打坐時出來看的妳,跟沒在打坐時的妳有什麼樣的差別?就妳打坐的時候,她不是會出來看念頭的流向嗎?跟妳在開車或工作的時候,她跳出來看這樣子的頻率有差別嗎?

AMY師姐:沒有!你會感覺就一直在觀看他一樣。

華東藏:所以妳平時也在觀看自己的念頭?

AMY師姐:會啊!

華東藏:所以妳說妳打坐時候念頭比較少了,是因為妳看到的念頭變少了?是嗎?那妳平時看到的念頭是很多?

AMY師姐:以前會這樣,那現在看得比較少,會自己認為那是一種預期,會認為說你只要專注在那個佛號或呼吸上面的時候,那沒有其他念頭進來的時候,就代表是專注的,或許是這樣子想,所以會覺得那念頭比較少。

華東藏:是!所以有 一點像那個過篩器,一個過濾器,在過濾自己的念頭,然後水愈來愈清,就代表自己有進步。像這個方式就是我們在說繫緣止的一個好處,因為繫緣止就好像本來雜 質很多,它就會慢慢幫你過濾掉這個念頭,讓萬念繫於一念,所以念頭會愈來愈少。但是你在繫緣止這個過程,你又用了一個觀的方式,去觀察你的止境,止的那個 境界好不好?這樣在修行的過程其實是OK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們在修習制心止的時候,一觀到念頭生起,能觀與所觀就會突然不見、兩相消融。

空城計:所以AMY師姐是以觀來做為她繫緣的一個境(華東藏老師補充是繫緣的一個評論)?她把她的念頭全部停在觀裡面去?

華東藏:沒有!她念 頭還是在她唸的佛號或觀想的相裡面,但是她又別出一個心念來觀看自己的定境好不好,這也是她學佛之中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妳一直好像就像是拿著教鞭的那個 老師,站在AMY的後面說:「妳有沒有乖?沒乖我打一下。」她就從小就搞這一套啊!所以她才會是一個乖學生。所以妳在管制妳自己的那個東西,也是妳自己意 識所化現出來的東西,但是它現在扮演讓你往好的路上跑的角色,那本來是很好,但是我們也知道它的弊病嘛!就是當初阻止那個小AMY跑出來嘛!你知道嗎?

AMY師姐:老師,可是那是不是是一個過程,它到止的一個階段那個東西會自然消融?

華東藏:我問妳喔!如果沒有學生,要老師幹嗎?如果你們都會了,你們都不用學了,你們大家都成佛了,你們還需要老師嗎?不需要了!沒有壞學生,幹麼要有執教鞭的老師?所以它是相對而存在的。所以你心中沒有煩惱,就不需要執教鞭的老師要去教你要怎麼樣怎麼樣。

AMY師姐:可是一下還學不來,那要怎麼辦?

華東藏:不是,那是心中還有壞念頭,是有你心中認為的壞念頭,不好的,你要教訓它、你要管制它,可是那些壞的、要管制的,是你自己認為的,你自己評論的,我們大家都覺得妳很好了啊!其他人應該更多老師站在他們後面,該有老師的沒有老師,不該有老師的卻有一堆。

AMY師姐:那是很自然的啊!就是會這樣去看它。

華東藏:這就是慣性 的可怕,對於大部份初學者而言,這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像觀菩提他心中有住著這樣一個老師,它就會鞭策他自己,不行不行,我就算再苦也要把會議記錄做出來, 所以他今天就比較不是那個躺在地上耍賴喊著說;「我就是做不來啊!怎樣?」他就是一個很乖很受教的小孩,是一個很順從的小孩。觀菩提他心中的那個小孩其實 是個任性的小孩,一個我是想亂跑,我什麼都不想做,我就想吃糖而已,就耍賴玩耍,那妳心中是一個順從性很高的小孩,妳已經順從了,那妳又叫一個老師逼著她 一定要持續順從,所以這樣子妳一直維繫著一個舊有的習慣模式,妳一直認為這樣的自我是安全的。

AMY師姐:老師,那要從那一個點去幫她?

華東藏:就是她需要就存在啊!不需要就請老師回去休息。

AMY師姐:可是她(心中的老師)不肯走。

華東藏:那就請她(心中的老師)去觀菩提那邊,可以去管別人不要管自己了。

 

【紀錄-7】 對治習性

 

觀菩提:老師,因為AMY師姐已經習慣有老師在後面督促,像我們是沒有,就依照自己舊有的習性去做事,所以需要一個老師在後面督促自己。可是我記得老師之前是說我們需要一個目擊者在後面觀察我們自己,不需要做任何評判與評論。

華東藏:那個是在本覺的部份,但是我們現在是在講習性的部份,習性讓我們無法照見本覺,所以習性是需要對治的。比如說你是一個不用功的小孩,那你現在可能連國字都不會寫,我就不上學了。這樣的小孩可能是我們的天性,但卻需要教育與約束的。

我們自己要在心中成 立老師這樣的一個角色,去幫助自己成長,像MJ心中也有一個這樣的角色啊!以前就一直碎碎唸:「你看,你就是這麼可悲,從小沒人疼沒人愛,你就像秋風掃落 葉的落葉一般,風要你飛到那邊就飛到那邊去。」現在,碎碎念的人就轉換了:「你看,人生有很多陽光,很多希望,你為什麼不站起來試試看?」那個人又在碎碎 唸:「對啊!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過去那個沉浸在悲劇裡的角色其實是我不對。」開始會做這樣的教育,那也是他假立出來的東西啊!是不是?他為了要教育自己 成就成某個樣子所假立出來的,所以你是不是也要去假立一個對你有幫助的形象?那我們今天在講的目擊者,那是更高階段了,那不是在談這個,我們現在是在講對 治習氣的部份。

華東藏:你看AMY師姐是一個這麼棒的修行者,然後我們也跟她上課二年多了,談了很多,但是你看她舊有的習慣模式,講難聽一點,就是死性不改嘛!沒有人可以把我從我內心世界拉出來,除了我自己。除了她自己,她還是不拉啊!

AMY師姐:有想要拉啊!

華東藏:好,待會我們要請最會把自己從內在世界幻化拉出來的觀一,來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紀錄-8】空城計的睡覺定

華東藏:我們就先請類似的,智慧型的小靈芝來談談你的打坐狀況。

小靈芝:我就是之前 老師說打坐的時候可以唸佛號或唸咒之類的,我是覺得嘴巴有唸好像比什麼都不唸好一點,因為我覺得如果心中都放空,都沒有念頭的話,就感覺好像比較容易有點 昏沈這樣子,就不是想要睡覺,就明性比較不夠這樣子,就好像我有東西抓比沒東西抓還好,因為我以前習慣打坐無念,好像久了就是這個樣子。

華東藏:那你唸了之後有什麼差別,你所謂的比較好是怎麼樣?

小靈芝:就可能比較容易看見念頭,或看得比較清楚這樣子,就以前也是可以看,但是現在就是比較清楚這樣子,可能有東西抓,就內心比較活這樣子吧!

華東藏:是是是,你待會再補充喔!因為這禮拜有跟你同樣情形的人,我們請他隔壁的空城計,同樣被瞌睡蟲感染的,聽說你只要打坐超過十分鐘,就一定馬上進入夢鄉,是嗎?

空城計:對啊!因為 我看止觀大義它說,因為我們現在在練止,我們還沒講到觀嘛!然後它講止是心中完全沒有任何念頭會過去,那我發現我只要心中沒有念頭,就會進入一個空間,沒 有念頭喔!然後就突然驚醒,覺得剛才自己是睡著還是怎樣,像是老師叫我們數佛號嘛!或是觀光或是觀佛像,我開始都可以唸喔,而且唸得都還準確的,然後就唸 唸唸,就除了那個之外就沒有其他念頭,就不會想到公司或家裡的事,可是就突然進入一個連唸佛的念頭或觀光都不見的狀態,好像在睡覺,但是沒有念頭,但是又 突然醒來覺得自己是睡著了嗎?但是就是沒有那個唸佛號了。

華東藏:其實像你那個境界是打坐中很重要的狀況,像是入定,只是你入了「睡眠定」而已。

空城計:對啊!我很容易進入那個睡眠定啊!就是沒有念頭,但是就是昏沈掉了。

華東藏:其實那個就是我們在講中道那個最小的平衡點,所以你只要那個地方進去,但是你的明性還維持住,就入定了。

空城計:對!可是我的問題就是明性維持不住。

華東藏:所以我們要 用一些方法來維持明性,如果容易昏沈的人,可以把眼睛張開,這第一點,第二個就是大聲的唸出,不管你是唸佛號或是數息,你總不可能一邊唸的時候就睡著了, 然後大聲唸出來的時候,就讓它進入耳根,仔細去聆聽,那在這個唸誦的過程,你的心就比較容易清醒。那第二個就是讓你的房間光線呈現稍微強一點,不要那麼昏 暗。那如果念頭多的人反而要相反,念頭多的人要相對在一個比較昏暗的地方,然後眼睛要閉起來唸。如果容易昏沈,像剛剛這兩位,其實你們就可以數出來或唸出 來,可以幫助明性的增長。

觀東主:老師,您剛剛所說那很重要的點,所謂說有定力的人是指可以持續擴大那個點很持久這樣子嗎?

華東藏:比如說你在 做夢好了,比如說你在打坐的時候,睡覺也可以打坐,腦中還是持續數息,唸唸唸,後來你就進入那個定境之中,心中沒有任何的念頭,這個時候就會進入一個很廣 大的空間,這個空間與這個世界是很不一樣的,在那個空間裡面,時間與空間都不是你現在所想像的狀態,所以你會一下子怎麼醒來了,天亮了,所以我們打坐要慢 慢的練習。

 

【紀錄-9】打坐的效用-止息我們的識心

華東藏:像AMY師 姐她背後還有一個背後靈在管制她,所以那個沒辦法忘記就沒辦法入這種定,像他們兩個是屬於那種沒人管制的小孩,所以他們比較容易進去,只是他們進去就睡著 了,所以你要把那個管控,比如說我怎麼看念頭的那個東西忽略掉,然後像AMY師姐是比較單純的人,您應該擇一而誦,比如說你今天是在數息,您就專心數息, 你數息想要加阿彌陀佛也可以,因為是同一件事,但是你不要一邊數息唸阿彌陀佛,又一邊觀像。

AMY師姐:我是分開。

華東藏:不行,您不 行這樣,因為你是專心在數息、專心在唸阿彌陀佛、還是專心在觀像?你一個心會好幾用,這樣就沒辦法達到定境。繫緣止就是一樣,所以我從來沒有要你們繫緣止 要綜合使用,除非你能一念幾觀,像天台宗就是一念三千,就三千大千世界在一念間俱足,就止觀並修,心靜到這種境界也可以,但是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先靜在 某個點就好,最重要這些方法只是要我們識心能夠止息。所謂識心就像小銣之前一直覺得我心好苦喔!好多煩惱喔!那些煩惱就是識心,這樣了解嗎?

為什麼人會覺得苦? 到底是別人加諸予你?還是自己所衍生出來的苦?你了解我意思嗎?就常常我們說:「我生氣了!」究竟是你惹我生氣?還是我自己讓我自己生氣?你要去思考一下 這個事情,所以我們會感受到苦,感受到煩惱,究竟是別人加諸給你的?還是你自己給自己的煩惱?請問以上這段話您聽得懂嗎?

華東藏:問題並不是在為什麼我的苦這麼多,而是為什麼你要創造這麼多苦讓自己去承受?那創造這些苦讓自己去承受一定又你背後的動機,為什麼你要創造這麼多苦讓自己去感受?那要去了解這些動機是怎麼形成的?

華東藏:我們剛剛在 提這個就是說,其實很多時候,別人可以講他任何的話,但是你可以決定你要不要對這些話起反應,別人罵你,他用俄文話罵你,你可以笑笑的說:「喔!是是 是!」你也可以很高興的跟他說,因為你聽不懂,所以你不會出現相應的境,可是其實人家是在罵你,所以人家罵我,我不跟他相接,就不會起煩惱,但是你一跟他 相接,就會起煩惱。那我們打坐的時候,要學習的是要怎麼樣把這個識心放下,因為所有的反應都是識心在反應,高興或不高興,都是識心在反應。

華東藏:空城計睡著 的時候,我打他一巴掌,他早上起來的時候,看到我跟我說老師好,為什麼?因為他睡著了啊!所以我打他一巴掌他是沒有覺知的,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打坐時, 心識如果可以靜到一定程度的話,你對外界是不會起反應的,所以那時候會變成什麼?會剩下你去面對自己的內心而已,外境就不見了。所以我們打坐第一步就是能 夠忘卻外境的干擾,這是一個非常舒服的休息狀態,我們可以忘卻很多外界給我們的壓迫、感覺啦!這些通通都不見了;那第二步才是平息自己內心煩惱的紛陳,這 是打坐的效用,要不然幹麼打坐,難道是沒事坐在那裡、假裝自己是修行人嗎?所以打坐有它很重要的意義,就是止息我們的識心。

 

【紀錄-10】打坐的最佳狀態-明靜同住

AMY師姐:老師,可是剛剛阿城那個部份啊,第二堂我做到記錄的時候,老師有講到明靜同住,就是那個點如果不昏沈,然後又很清楚的在唸,那個點就可以拓開。

華東藏:是啊!我們 一般如果你是明的,比如說我很敏感去截取各種資訊,這叫明性的發用嘛!一般在明的時間,人的心是散亂的,就是明的時候,它容易不住啦!就是不容易止息,就 比如說我容易感應他在想什麼?為什麼他有這個動作?明性的反應就是這樣,所以一般人明,但是心卻是沒有辦法止息的,它是不住的,就是不安靜的,但是人只要 一安境,卻又容易陷入昏沈。所以我們打坐要學習的是我們要把原有的明性能夠集中,集中之後它就不會散亂,然後集中到你完全安靜的時候,它就靜了嘛!安靜的 時候我又不要睡著,睡著的時候我要讓它回復明的狀態,過於明的時候我要回復止靜的狀態,所以就在那過程明靜明靜,最後就會到一個點是明靜同住的狀態。

觀東主:所以在任何一個方法下,都會有這樣同一個過程?

華東藏:對!你要回 到中點的時候你就會左右擺盪嘛!比如說我們可以察覺說:「比如說,你好像過度了喔!太右邊了,趕快回到左邊來,太左邊了喔,再回到右邊。」你這樣慢慢、慢 慢,是不是就可以回到一個平衡的點,那其實在那個點,它其實是不住的,就是說,其實它隨時都在往兩邊跑,但是也都是隨時定在中間,所以外面看起來是不會動 的,但是它內在是非常活潑的,這就叫做潛能,這就叫做初心,就是最初的那個狀態,所以它只要一發用,要往東就往東,要往西就往西,就可以開發出很多的不同 的狀態,但是它在那一點,又好像是種子一樣,就是把一切完全融合在中間,但是它是不動的,其實這一點就是我們一般在稱的阿賴耶識。

空城計:明靜同住是阿賴耶識?

華東藏:是啊!阿賴 耶識清淨的狀態,我們就叫做菴摩羅識。菴摩羅識我們又叫做第九識,指的就是佛性。所以以唯識來說,沒有超越第八識的東西了,就是阿賴耶識而已,只是阿賴耶 識混沌的時候,它就是亂,它的初心是具備有很亂的動能,所以它在那個種子,比如說我們臨終的時候,大家回復為阿賴耶識,那這阿賴耶識是含藏所有你造作的種 子,最後這阿賴耶識會自己去轉,轉到適當的因緣它就會去出生,從這顆種子又生出下一世來,所以你要做的是將自己的萬識濃縮在自己的阿賴耶識裡面,照見阿賴 耶識的時候去清淨它,就會變成菴摩羅識,就證到佛性。所以才會說煩惱即菩提啊!

AMY師姐:老師,那臨終的時候,那一念就變成那個種子?

華東藏:是。

AMY師姐:那就它已經調伏煩惱了?

華東藏:比如說我們 這個生命捨棄的時候,它會凝縮回那個阿賴耶識。就是那個臨終的時候,很多人會看到本覺的光相。如果有辦法在臨終的時候,定在那個光之中,就會成佛,這叫做 中陰身成佛。如果你沒辦法,那幾秒鐘就不見了,就馬上會化出幻境,就像比如說我們打坐打坐到昏沈了,一下昏沈之後馬上就進入一個夢境世界,所以你只有一剎 那時間可以讓你維持佛性本覺寧靜時候,馬上就進入下一個世界去,所以臨終的時候也只有那一小點可以把握,但是學習淨土的人,他很好,因為你縮到一小點的時 候,之後我的種子就告訴我說,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多麼莊嚴,多麼光明,所以你的意識就會投射在下一個世界的形象,所以你就會出現在極樂世界, 說:「喔!好漂亮喔!好多佛菩薩,好多蓮花,好多八功德水什麼的。」然後這些就變成一個新的世界在迎接你,所以你的阿賴耶識就轉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空城計:喔,難怪人家說修淨土的人最後不是阿彌陀佛來接你,然後比如說是從床頭什麼出來的,所以其實是自己的識心所現出來的像。

華東藏:對!因為你相信阿彌陀佛會來接你,你可以觀想阿彌陀佛是從床底下跑出來,他到時候就真的從床底下跑出來,你也可以每天觀想他是從天上下來,就到時候就是從天上下來。

空城計:就是在臨終時,你的識心現出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就進入你自己所創造的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像我們突然昏沈再醒來,其實也是一種分段生死了?

華東藏:對啊!那當 然是。所以我們待會在練習打坐的時候,你們嘗試去忽略外在的聲音,然後讓自己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也就是說你專注在你所唸誦的佛號或數息裡面呢,然後嘗 試放掉這個世界的任何執著,包含你明性對於外界聲音的執取,然後包括你是在跟什麼狀態,比如說跟同學在一起的這個狀態的這個場景這個也給它忘記,就是專心 地只集中在你所修的方式裡面,那你慢慢就會進入這個似睡非睡的狀態。在那個狀態裡面,你會發現有二種狀態,一個就是完全沒有什麼念頭,這個是最好的,第二 個就是它會出現一種另外一個世界的念頭,這個也可以,至少你可以跟外面這個世界稍微錯開,這樣大致上了解?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城計 整理


紀錄-1】 見證佛法的奇蹟-覺勇師姐的故事

華東藏:時間過得很快,好像才剛過完年,現在又夏天了,首先要跟各位宣佈一個好消息,就是我們最勇的覺勇師姐,她做了三次的電腦斷層掃瞄,在最近這一次呢,我們發現她原本的癌細胞從原有的8公分縮小至約2.5公分左右,肝臟原本有十幾顆的轉移腫瘤,最大的大概有五公分吧!現在消到剩三至四顆,最大的不到三公分。這要感謝孔雀明王的大威德力,也要感激陽竹林所有學員一起的護持;最主要是覺勇師姐她自己可以非常地勇猛,具有信心,以她大無畏的精神,見證了一個佛法上的奇蹟,現在我們大家為她鼓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覺勇師姐:要感恩佛菩薩,感恩老師,感恩各位同學,感恩你們,謝謝。

華東藏:現在希望大家發揮助人自助的能力,爾後如果有打坐、唸佛、誦經等諸般功德,記得在晚上的時候,先做一次大迴向。所謂大迴向是「行無緣慈」,普遍迴向給所有眾生共成佛道;之後再做小迴向,即特別迴向,為了自己,或家人朋友,特別做的迴向。最後希望各位可以把功德再迴向給覺勇。只要每天有做好事,行善念,都可以迴向給我們覺勇師姐,令她可以早日脫離業海,希望各位能繼續迴向。

華東藏:其實大家想想,這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生病誰不會呢,說不定那一天我們就變成是覺勇師姐,那個時候也會很希望能獲得大家的祝福,所以你在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這是第一件要跟大家分享的好消息。

 

【紀錄-2】 打坐心得分享-觀東主的心得

華東藏:我覺得我們這個課程不應該由老師主講,我早上要看診,下午又要我講兩小時,晚上又要教氣功,所以我覺得還是由各位同學來擔任老師怎麼樣?那現在就請大家分享一下打坐的心得,如果這禮拜沒打坐就請去旁邊跪香喔!(全堂哄堂大笑)我們從左邊觀東主開始。

觀東主:我大概在睡前時候有坐,坐了幾次的感覺就是去覺照自己的心念吧!去看自己心念的流向,然後就是去看自己還有沒有像過去評論自己的那個心,那麼樣的浮躁,還是說那個絕對的那種關係,就顛簸的很厲害那樣子,那也會去感覺跟以前比起來有沒有比較柔軟這樣子,那會覺得說自己我執會僵持在那個地方有沒有放下來一點,去看這樣子,然後慢慢的會去覺察自己的問題存在,大致是這樣子。

華東藏:所以你只打坐二次就有那麼多心得?

觀東主:沒有!就是有那種感覺,就是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撐什麼這樣。會對自己那個執著點在堅持己見,為什麼放不掉這樣子?會去想這些問題。

華東藏:這是平時還是打坐會發現這些問題?

觀東主:平時也有,但是在打坐時會特別去想。

觀一:那你打坐怎麼會想那麼多事啊?

華東藏:哥哥的問題會不會有點尖銳?

觀東主:沒關係啊!做了三十年兄弟,已經習慣了。

 

【紀錄-3】照見自我的模式

華東藏:現在大家的自我原型好像都開始在動搖,我發現最近大家最流行的遊戲就是扮演別人的角色。記得那天唱歌城亦城在學觀一,然後觀菩提在學城亦城,唱的非常勇猛有力,然後城亦城突然唱得很虛很虛,又唱得很娘,大家自我都開始在學習,其實我覺得改天我們就辦一個「愛演劇場」,大家可以扮演一下不同個性的人,然後來做討論,一定很有意思。

華東藏:我們大家總是以為我是一個固定的樣子,所以你會堅持為了這個我的存在,做了很多的努力,其實這努力是不需要的,我們只要看看我們的朋友,就知道我們是什麼人。如果說你週遭的朋友都是一個樣子,像觀一的朋友都是怪異怪異的,城亦城就是很有成就的信心,很多事情就是我們要很拼啦!他朋友就是這一類的。像城亦城就在講,我就說:「對耶!像我朋友就沒有很固定的型。」他就說我的朋友是五花十色,什麼樣的朋友都有。你慢慢就會發現說,自己交往或相處的人,型式愈來愈多的話,就代表你的自我是在轉換,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變成這個樣子。

華東藏:其實我們在觀東主剛剛的談話裡面,你會發現他講話時是有抑揚頓挫的,包含剛開始內省時,他聲音是柔軟的,後來他哥哥突然反嗆他一句,他之後聲線就出來了,他就開始辯解,他就呈現一個拋物線的功擊手勢,但是他當然是自己的哥哥,所以攻擊的力道是有拿捏的啦!火力沒有全開,但是你從這樣的一個外現,你就可以慢慢了解自己的模式,別人講的什麼話,會讓你覺得開心,別人講的什麼話,會讓你覺得不開心,就會慢慢從中照見自我反應的模式。

觀東主:因為老師曾經講過,當我們自我被揭露的時候,會覺得很不舒服。

華東藏:對對對!你想保護自己,那是很自然的反應,但是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為了要了解這個我,所以我們要做這樣子游離出來的觀察。最近還有一位自我在剝離的,就是我們MJ同學,之前他寫非常多的心路歷程,後來老師就突然點他一句,就是”你的思考模式自己有沒有發現了?”,結果他自己回去看就發現有一些問題了,然後後來自己不太習慣為什麼心變得這樣靜,受不了又跑出來講幾句話了,是不是跟我們分享一下你這個禮拜的心得。

MJ:就是上星期課程結束後,我自己覺得我已經沒有一直侷限在情感裡面了,自己就是開始在想事情,就開始運用邏輯思考在想事情,這一次在發表想法時,老師剛好點出我思考邏輯的盲點,就是發現我一直在檢視自己,想要找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解釋,可是就是沒有去接受當下本來的狀態,當我發現這點之後,隔天就突然變得很靜,就是我其實不需要一直想一直想,就是遇到事情就去面對它,不需要想太多,就平常遇到一件事情好像需要動十個念頭,現在只要動一個念頭就可以做了,就是這種感覺。

華東藏:這樣覺得怎麼樣?

MJ:就很輕鬆啊:

華東藏:那幹麼平時那樣累壞自己?我以前小時候很喜歡看小說和散文,但高中以後有一段時間都不看那類書籍的。不看的原因是我突然發現那些作者都是在騙人,就是你根本沒有東西,但是硬擠出東西,我發現他們在生活中並沒有這麼多的感動,但是他們硬拼湊出這樣的感動。我就覺得我不需要浪費時間,去看你虛構的東西。

但如果這些是從你心中最深的體會,那它就會變得非常感動人。MJ他的狀態是其實他有非常多感動人的歷程跟心境,但是在你不斷地鋪陳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種好像小說的文體一樣,有一句話叫做「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就是說你在心裡那些心境本來它只是很直觀的感受,但是經過你的鋪陳之後,你會把它解釋成好像一段又一段好像小說的情節一樣,那這些情節會逼迫自己去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包含過去你把自己塑造成好像悲劇故事中的主角,而現在把自己塑造成努力認真向上,向陽的一個海灘少年,那這些其實你在鋪陳不同的自我。

如何了解自我的真正形像,就是很直觀地去了解自己的狀態!文筆是將來你在度眾的一個工具,比如說有一些人,像Grace也是情感型的,你可以寫出這些讓她落淚的文章,就可以攝受她、幫助她,所以那是工具,而不是一個可以真正幫助自己走入本覺核心的一個方式。

你後來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不斷地在循環地批判自己,但是最後我還是心不得安,那是因為你不斷地批評自己!所以老師教給你們的法都非常非常簡單,就幾個關鍵字而已,主要是你有沒有這樣去了解自己,所以這點體會有清楚喔!很好!MJ進步非常快,佛陀說快就是不快,是謂快。(金剛經)

 

【紀錄-4】 勇於承擔的觀菩提

華東藏:好!那我們就把矛頭指向觀菩提,觀菩提,你這個禮拜應該不太好過喔!?老師寫了一封刀劍並現的信給觀菩提,說你如果再不把報告寫出來的話,就下最後通牒,那請問你這禮拜心境有什麼變化?

觀菩提:變化蠻大的,其實不是說自己寫不出來,只是我在學習很多東西上,常常會漏東漏西,結果就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切又都要從頭開始,後來聽到老師說這是佛菩薩的一種考驗還是磨練,那我就把它當做說這是一種考驗,那我是不是應該更加努力去學習?然後就把心念轉過來,不然剛開始就會覺得為什麼老是學不會,心就是會往下沉。

後來在重鍵記錄時(觀菩薩之前所做的會議記錄因為硬碟出問題而不見),又聽到老師一些法,慢慢又把自己信念建立上來,對啊!其實我第一堂課的時候(陽竹林讀書會第二期課程),真的不是對課程內容很有信心,沒有自信心,那老師說你自己信心不足的時候,你講出來的話大家一定都是聽不懂的,那真的是這樣子的,然後我從記錄過程中,很多老師講的內容跟我自己生活中感受都有相應到。

對啊!也是很感恩老師及各位同學,因為很多事情你自己獨自在那邊想的時候,想到後來變成是在鑽牛角尖,可是當旁邊有善友及善知識引導的時候,在無形當中就把自己念頭予以轉念,雖然是同樣的境,但是那念頭轉了之後,那種感觸就不一樣,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到現在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早日將記錄完成。

城亦城:上課以來,他今天發言最長耶!

華東藏:而且他發言共鳴點在腹部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愈意氣風發時,共鳴點就會愈往頭上衝,當我們和著眼淚往肚子吞時,共鳴點就會在肚子裡面,他剛剛在講那段話的時候,老師是很感動的,因為其實他心裡是非常的苦,裡面包含對自己的不信任、又責備自己,又對外界的無情壓迫覺得為什麼要給我這麼多壓力?我認真了啊!我努力了啊!為什麼要這麼地逼迫我?種種的情緒就會攪和在一起,所以老師是完全可以體會的。

但是很多事情我們是愈逃避,它們就是愈接踵而至,你瞭解嗎?就是課一直在上,要嘛!你就敦請老師不要再上了,好不好?因為上了就會有記錄,第一堂沒做完,第二堂課又接踵而至。其實你把當做一堂課是一輩子好了,你這輩子學不完,下輩子又來了,那你這輩子傷痛沒解決,下輩子的問題又出現,那你要那一輩子解決呢?是不是?

所以要在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你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很多事情是不必想那麼多,不用責備自己,不用羨慕別人,不必去要求讓我自己一個人靜一靜,外界不要有那裡多壓力給我,這個是不可得的。所以你要學習去承受、去面對,不要再用逃避的方式去過每一天,那你就會發現說,人生沒有那麼困難。

華東藏:在這邊我要跟各位分享一件事情,很多事情你們領受別人的好,但是你又不願意去付出的時候,你就會在因果上欠了一個債,這個債會用其他方式去呈現,比如說沺兒,講義一直做不出來,老天爺就讓她頭痛啊!頭暈啊!躺床啊!對不對?最後就由與她有共業的徐獵人整理出來,但是這共業她以後不用還嗎?她要用其他形式如做牛做馬來還他,我說做牛做馬,這等以後才知道,不知道做那一種牛,這樣了解嗎?因為很多時後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在做,但是你們聆聽這樣的教法對你們是有幫助的,但是你們卻忘了大家也在等待需要你們整理的那一段出來,他們想要學全嘛!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對眾生是有責任的,不是為了我自己,所以你今天如果去荷擔的時候,你的狀況就會不見了,妳要不要去試試看,妳去做看看記錄,我保證妳的頭痛頭暈很快就會不見了,絕對不是老師下詛咒喔!不要誤會。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不要去面對這樣的一個困難,其實這是很多和平型的功課之一,那你只要願意簡單一點,有事情我就去做,你不要花時間去想我為什麼這麼多苦?為什麼我又做不出來?你花在這上面繞的時間,也許你早就把記錄弄出來了。

 

【紀錄-5】 把做記錄當做是休息的AMY師姐

華東藏:這裡面我最敬佩的就是AMY師姐,她除了她自己那兩堂已經全部都好了之後,妳又荷擔了別人的多少功課?所以妳總共做了四堂課的記錄?對!她做了四堂課的會議記錄,而且現在只剩半小時,那大家就要問她妳是怎麼做到的?白天工作又那麼多?還要照顧公婆等等。結果她說她是利用做會議記錄的時候休息,因為那時候心很定嘛!就是在休息,然後記錄就是再一次聆聽,她又再一次修正自己,等於是我們又再上了一次課,假設你們看老師的文字或聽老師的課覺得有受益的話,那就代表它是有利益眾生的文字,你們就應該重複去閱讀它,或是讓它能夠現世,這樣子就是讓這個功德傳出去,那如果我們一直把這個功課卡住,其實我們就會愈拖愈久,所以這點我們可能要跟AMY師姐多學習。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y 整理

 

課程記錄 2-6

止的方法

止的方法有三:

1.繫緣止 2.制心止 3.體真止

繫緣止:萬念賦歸一念,萬緣就繫在這刻意想出來的緣上。

有人觀看蠟燭,燭火在燒有光呀,仔細看燒到結束,

不起一念,初步繫緣止的功夫就練成了。

另一種是意守丹田,引發當地的氣機產生變動。如意想眉心,眉心就好緊好緊。

這好處是丹田是元氣生發的地方,會助長元氣生發出來。

有過心散亂、慌慌的感覺嗎?止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心念會慢慢輕安。

 

 

課程記錄 2-7

心的住處

一.息

1.數息:專心計數出入息。

2.隨息:隨順呼吸做專注的練習,注意力放在丹田,

   有點類似觀,用身體去感覺,隨心但不評論。

明是數的清明清楚,靜如睡覺一樣聽不到外面的聲音。

有時會明而不靜或靜而不明,靜明同住是好的狀態。

較同意初學者先練習數息較容易專一,觀的方式會感受,

妄念還是在,泯卻外在聲音,專心在出入息。

如觀一快要睡著又要專心,似乎是不同的世界,

因為不是練觀,所有感官感受都要收入內心世界,外緣的察覺慢慢去忽略掉。

 

二.觀想佛像

淨土行者也蠻適合的,看著相,憶念反射到天空裡,

想像描繪祂的樣子,這叫觀想法或觀相法。

1.觀想法要憑記憶力取相,看著阿彌陀佛的相,阿彌陀佛的樣子就在天空出現。

   密宗對這方面做了蠻多的發揚光大,淨土也有十六觀經,觀想極樂世界。

2.觀相法剛開始先睜開眼睛,想像佛像就在面前很真實,

想像佛菩薩像在對面的虛空,身體會透光,可以穿透才合乎中道義,

在牆壁上是不廣大的。

先從頭部觀想起,很清楚確定整個形像之後,憶念在對面的虛空之中,

佛菩薩的德性非常高,會放光的照到自己也照到所有與會的人。

形像越清楚,心念就越集中,就會忘掉所有自己的感受,

憶念專心在對面的虛空像裡,叫做觀相或叫觀想。

剛開始張開眼睛,先想好,閉下眼睛還在,張開也還在,觀想很好修報身。

觀想和幻想有何不同?

想像是一個相續的動向,觀想是認取一個相,

把祂描繪在天空之中,對細節是非常清楚的,是個靜相。

觀想另一個方式是取光明相,當觀想佛菩薩形像覺得有問題,

有些人心思單純,覺得要描繪那麼多觀想不出來,

另一方便取明相,觀想佛菩薩的光明就好。

如何取?用太陽去取,看太陽1/10秒,閉著眼有亮光,

翻過來把亮想做是太陽,在你面前發光,感受光照在你身上的感覺,

讓光專注在光色上面,就可成就密宗行者說的明點。

觀想剛開始只是一種想像,到後來會變成一個真實的力量。

  

課程記錄 2-8

煩惱有兩種:

1.對於外在客觀條件所起的反應。

2.心中憶念著很多的事,內在情感、內心世界、過去傷害,所起的反應,

所以在清淨這內外煩惱,要分成外煩惱由外清--假觀,內煩惱由內清--空觀,

假觀空觀對治好了,就容易修中觀。

 

課程記錄 2-9

建議初學者:

剛開始建議,數息、隨息,先學數息。

觀相、觀光明,先學觀相的方式。

剛開始不做太簡單的事,太簡單反而不集中在所緣之境。

數息、觀相,可以融合在一起。

若心念繁複的人,一邊觀想佛菩薩在你面前,一邊念佛也好。

數息觀是單純的,不需加諸任何想法,也可數息加念佛。

念佛或持咒有個好處,是有千萬人練習過了,會得集體潛意識的加持,

如念阿彌陀佛你自然有阿彌陀佛背後的力量,

觀想觀世音菩薩,就會有念觀世音菩薩這些人集體潛意識的力量。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y 整理


枯木逢春

老師:「我家楓樹去年本來是枯枝光禿禿的,結果在一個禮拜之內,整個長滿了火紅的楓葉,希望各位學員,如果你的心就像枯木一樣,上了課程也能枯木逢春。」

 

課程記錄2-2

直心是道場

最美的人格是質直意柔軟,直心不是事情通通要跟別人講,每個人都還有受尊重的隱私權。

直心是面對自己的內心,真正的思考是不是很直接、很直率,真正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麼?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想法都有它背後的動機或目的,唯有自己清楚,才知道那個東西有沒有問題。

所有修行過程都沒有標準答案,要保持心是完全自由開放的,才能看到那些真正執著的地方,因為本來就沒有,一執就有,本來就是淨土,一執就變娑婆。

 

課程記錄2-3

圓滿身心靈

其過程就是止和觀,

人和人相處或人和事相處,都一直是相對法,

所以要靜下來才能離開相對法。

靜下來看就是止的功夫,用各種角度去看就是觀的功夫。

 

課程記錄2-4

意識心

眼、耳、鼻、舌、身,它們只是接受資訊,會分別的就是第六意識,

看到什麼就會去分析它、評論它、解讀它。

意識的分別通通都是要我們清楚的認知,哪些對我們有利益?

哪些有傷害?一輩子都在確定我自己所想的事是對的。

思考本身也是意識的發用,情緒也是意識的轉型。

所以練止是要平靜意識的散亂,止息第六意識的妄想紛飛。

 

課程記錄2-5

靜中定與動中定

有靜中定的根基,在動中比較容易回到心的狀態。

無法打坐比較久,就練習動中定,

它同樣可以讓你意識沒有妄念,專注在處理不散亂。

比如要求生淨土,只要一心想著淨土,這樣就會往生,

如果散亂就很難。練習不散亂,在接物時是全然的心是定的。

在看診時,是止觀齊修,是非常殊勝的緣份,

在那狀態裡,心境沒有在其他地方思考,全然的集中。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星整理
 
◎ 華東藏:今天要教大家打坐的方法,是毘盧遮那佛所傳下來的,稱做「毘盧七支坐」,這是所有佛教徒都會學的方法。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釋 迦摩尼佛是化身佛,當我們說法報化三身時,會以毘盧遮那作為本覺的直接呈現,所以在佛經若有看到毘盧遮那佛,就知道這個是最究竟的,也可以去看密宗經典中 有一部毘盧遮那佛的神變經,毘盧遮那佛是他的法身境界。梵網經裡面所提到的是盧舍那佛,是釋迦摩尼佛的報身佛,梵網經中受菩薩戒律,都是為了畫那個光明報 身,所組成的法則。
 
◎ 華東藏:「支」好比是天秤的支點,身體有七個支點是我們要注意的,所以才叫七支坐,今天先學姿勢,由下往上了解哪七支。
 
◎ 第一支(腳支):有散盤、單盤、雙盤,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做調整,目的只是要讓我們下盤穩定而以,雙盤可以最久。散盤是最輕鬆自在的一種坐法,在大圓滿的 修習都是用散盤的方式,稱為「菩薩散坐」,也代表大圓滿的境界「不修不整不散亂」。單盤時,腳跟要儘量靠近鼠蹊部,膝蓋儘量靠近地面,若左腳在上,稱為 「如意坐」,可以讓心比較自在、放鬆,適合個性隨意、定力比較夠的人;右腳在上稱為「金剛坐」,會有比較強力、緊蹦的制約力量,適合個性剛猛或定力較弱 者,兩者在氣脈上不同。雙盤時,氣跟血液會集中在下面,腦筋會比較清醒,對於比較容易胡思亂想的人,適合訓練雙盤。
 
◎ 第二支(手支):初學建議用法界定印,右手壓在左手上面,兩隻拇指輕輕接在一起,不要刻意施力按壓,放在大腿根部,輕輕地安住。若是妄念紛飛的人,建議相反過來,左手(屬水)在上,右手在下(屬火),以水壓火。一般擺好手勢時,會有氣感,微微發熱。
 
◎ 第三支(腰脊支):大多人都會容易彎腰駝背,身體會往前傾,感受一下腰部是否有正直,腰挺直時會呈現S型,上半身就會挺起來。
 
◎ 第四支(肩頸支):腰挺直時,肩膀會自然往外張開,且挺胸,挺胸之後放鬆。
 
◎ 第五支(頭頸支):頭頸不能往前或往後,要讓喉管正直靠近頸椎骨,將頭頸跟下顎往後收,當腦部穴會覺得緊蹦,就是對的,這裡的關卡就通了,氣要通就變得很 容易,想像有一條線,從你的百會穴拉上去,調整自己的身體,讓水管感覺是通的,百會穴若有通,將來會有一點點凹陷。
 
◎ 第六支(舌支):舌頭要輕輕的頂住上顎。也可以嘗試擺放不同位置,選擇放在門牙跟牙齦交接的位置,或者將舌頭捲起來頂住上顎,兩者皆可。
 
◎ 第七支(目支):有句偈語「外道梵天向上看」,學外道或天道的人會這麼做,是祈請神明來保佑我,想像有神來加持我;「二乘行者向下看」,因為二乘行者不希 望受到外界各種狀況的干擾,所以眼睛往下看;「金剛行者向前看」,直接學習本覺的空性,要照見一切事物,不怕任何干擾,因為皆是空性的呈現。眼睛正常張 開、失焦,剛開始可以先閉著眼睛,但眼球仍要往前看。眼睛很容易帶動第六意識的想法,可以練習看見事物,看是否會起作用、分別。閉眼是靜,修止,張眼是 明,修觀,兩種皆可交替使用。思慮繁多的人建議眼睛可以閉著,易有幻相者建議眼睛張開,但眼球都要往前看。
 
◎ 華東藏:先調好七支的位置後,輕輕的放鬆,放下心中的思想,讓心自然塵埃落定。對外界所有的聲音都不聚焦。將意想跟注意力放在兩手掌心之間,散亂就再拉回 來,姿勢上一有不對就把它調整回來,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平常常念誦的佛號或咒語,注意力仍要在掌心之間,會昏沉就將眼睛打開。
 
◎ 華東藏:打坐完後,慢慢的將眼睛打開,輕輕的將腳鬆開,然後做幫助經脈活動的姿勢,將兩手搓熱,把比較不舒服的關節活絡一下,腳、手、胸部、腹部(左三圈、右三圈)、腰,最後再搓熱放在眼睛,然後沿著耳朵從後面下來,眼睛部分做三次。
 
◎ 華東藏:打坐中若感覺到熱,表示氣脈是比平時要順暢,手心若有熱就是對的。若覺得會酸,就表示經脈是不通的。有兩點大家要注意,一是容易坐久又變得彎腰駝 背,要記得提起腰部的氣。二是頭部會往前鬆掉,要記得收。剛開始學可以靠著牆壁練習,就會知道自己哪裡是沒有貼到牆壁的。打坐時,因為氣在流動,會有些奇 怪的現象,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心是不是越來越平靜、越來越不受干擾。
 
◎ 華東藏:腳會痠,要慢慢去練習跟觀察,一次一次去延長它的時間。
 
◎ 華東藏:打坐時念佛號,希望藉由聲音反聞自性,所以是可以發出聲音,也可以用金剛誦(氣音)的方式,也可以交叉使用,當覺得氣悶時應該要發出聲音,累或不舒服時就可以用金剛誦的方式。
 
◎ 華東藏:氣在頭上的人,要儘量用雙盤,腳一痛所有的意念就會下去,另外,壓抑下巴時,氣就不會一直往上衝。有一穴道,在無名指根部有一個動脈,摸到之後用 力按死,之後握拳,按住之後,頭部的血流量跟氣會馬上下降。當心念紛飛的時候就可以用,心很容易煩亂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並將意識活動降低,懷疑心必須 要減少,不要一直想這樣對還是那樣對,若心一直在取決對與錯,心就會一直在兩邊之中尋找。並非完全不思考,而是思考要在「定」中思考,一件事情無論認知是 對或錯的都不重要,也就是不執取你認為的對或錯,對錯只會因應因緣而現,除去因緣並無對與錯。人的思想其實很簡單,只有要跟不要。會複雜的是因為不斷盤算 該如何生存-開始只是要活下去,再來要活得更好、然後要活得更受人尊敬、更崇高。所以思想是一直無止盡的在「我」這個相裡面做取決、然後鞏固,所以要練習 讓思想放鬆一點。
 
◎ 華東藏:下堂課會教大家一些止的方式,有三種,之前有教過:繫緣止、制心止、體真止。剛開始先教繫緣止,本來心是散亂的,什麼都想去執取,將收攝萬念成為一念,潘緣在一個佛號、呼吸、想法上,能讓你止於一念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 華東藏:打坐的訓練,是在練止,是在平息第六意識的干擾,所以感官、感覺還在,當我們解除大部分的控制力,就能將身體的很多感覺自然開放,就能有比較好的 感官系統去「觀」。也可以學習去分別是感官的作用,還是意識所分別所產生的結果,將意識放掉就是純粹的感官作用了,所以就是要將意識所產生的東西平息。初 步達到止時,會常覺得腦袋空空的,一切都很空很靜的感覺,那就是第六意識紛飛的妄念暫時平息了。大家初步一定要先練好止,否則真正的感官開發是沒有辦法走 下去的。
 
◎ 華東藏:當心靜下來時,會看到很多以前沒有認識的自己,就可以在打坐中跟自己相處、約會一下。當心情越煩亂時越要打坐,藉由打坐觀察自己,是處在怎麼樣的 狀態裡面?就會對自己越來越了解。打坐要越靜越好,要將打坐當成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以打坐,讓打坐成為很快可以照見自己的一種方便。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東藏:觀菩提最近於FB發問了:「盲」與「無目」的差異?此典故是來自《增一阿含經》的小故事,舍利弗以無比的智慧,機智地說明盲與無目的差異,因而渡化了發問的婆羅門。將來大家智慧開顯之時,對每個名詞會有新的定義,此定義是法無定法的,是根據當下的因緣去回答。若仍執守過去的學問,其實只是一個死禪、死的學問,我們應該慢慢從死的學問開始學習,之後開發出自己本有的智慧,將會對新的名詞以及修行方法,有了新的定義與體悟!這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華東藏:第一期課程是教導各位從生活中了解的人生十大課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了解自我」,才能去修補這艘破船。第二階段是直接「捨棄自我顯本覺」,但當時很多人無法契入,是由於對自我的通透性不夠,所以無法透過這個執取的自我去透見本來,那如何透過這個我們已經很習以為常的自我去透見本來,就是要靠今天這樣的學習。所以,第一期是起點,第二期是終點,第三期以後,則是慢慢去拉近兩者之間必須學習的過程,也是實修的部分。

       華東藏:密宗的祖師—岡波巴,有個有著名的「岡波巴四法」,說明一個凡夫要如何進階菩薩直到成佛的方法,此四句偈為:「願心向法,願法向道,願道斷惑,願惑顯智」。

      願心向法:大部分的世間人,一輩子的目標都是執取這輩子的成功,社會性所定義的成功,也就是將社會上大多數人認可的成功標準,加諸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失去自己的思考目標,變成大家所期許的那個自己。從小被要求認真讀書(修持方法),將來做個有用的人(被冠予的目標),養成了習慣:要取得某種目標,就必須要透過用功的方式,才能達成目標。而成功的人生的定義是什麼?

      自然:以前認為家庭圓滿、事業發達、夫賢子孝、兒女飛黃騰達是成功,現在則是認為能夠戰勝自己才是成功!

      華東藏:自然師姐以前所認為的成功,應該與一般人認可的成功差異不大。有的人認為,成功是不用再為了賺錢而辛苦工作!有些比較敏感的人就會發現,週遭有些人已經達到所謂的成功,但他們心中也是有許多的苦,我們卻仍不斷的羨慕別人的成功,而成功的人又羨慕了其他的人,似乎成功的定義就有了新的註解,因此我們也開始對終點的目標產生了懷疑,而佛以祂無比的智慧告訴我們,若我們努力都是為了世間的成功,心就會一直受苦惱所迷惑,所以修行的第一點,就是要讓我們認識原來的目標可能是有錯的!不要將心向世法,而是願心向佛法!「法」是了解離苦得樂的方法。若心能向著離苦得樂的法前進,就能越來越快樂了!一般人因為用了不正確的方法去認知,以致追求快樂卻得到苦果。所以第一要願心向法,讓我們能真正到達快樂的方法!

      願法向道:此道是指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道,可以讓我們究竟快樂與解脫之正道,要讓法能真正的向正道而行,故願法向道。在此過程中,對「道」的真正覺知就很重要,即第二期所談的部分,是不是凡事合於本覺而行?所做之事最後是否回歸無上菩提?

      願道斷惑:希望道可以斷除迷惑,何謂迷惑?舉一位學員的近況來說,因為身為業務感覺壓力大,希望可以轉換工作跑道,這代表舊有的工作並不能指引你到更快樂或更安定的生活狀態,所以就想去考取公家機關鐵飯碗,希望可以離苦得樂。但據我所知,公職人員若無特殊狀況跟理由,是無法任意調職或離開的,那若真轉換了,其實又是另外一個苦的開始,是換湯不換藥。只要心中的迷惑仍在,痛苦就會持續輪迴!所以要了解為何所用的方法無法使我們究竟快樂,就是我們的迷惑所在!另一個例子,有一個很盡責且認真在每件事情上面的人,但即使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完美了,心中仍有苦,所以就很認真的找尋解脫之道,這是很好的修行特質,但在學習解イ瑼漱隤k時,有時會遇到迷惑的點,會感覺越修行越痛苦,因為在很強力想要到達某種目標時,又會產生執取跟痛苦。有些學佛的人,剛開始很快樂,一陣子之後就覺得很痛苦,因為要開始去面對自己,而自我有很多樣貌,了解越多越痛心,這是一個過程,但是也是中途會產生的迷惑。還有一個很好、很認真的菩薩行者,在她不斷的反省自己的過程中,照見自己對於極樂世界的執取,這種執取反而會導致她不快樂。有一次假設問她,若臨終時阿彌陀佛沒來,她該怎麼辦?她就緊張起來了,苦就出現了,修行本來是希望得到善果,此時這個所執取的目標就讓她產生得不到的痛苦,這依然是迷惑的存在!所以,希望所學習的「道」能真正斷除我們的迷惑,無論於世間所遇到的因果、成敗,或者修行之後所遇的自他苦樂問題,我們一律都要斷除這樣的迷惑!此為願道斷惑之重點。

      願惑顯智:當照見一切迷惑的點時,才能了解真正的智慧為何!當能觀看到迷惑時,同時就能不為迷惑所惑亂;當不受迷惑所惑亂之時,就能自然顯發本有的智慧!

      華東藏:約言之,從世俗迷惑的心智到釐清並證悟本覺的過程,層次有四,希望大家的心都能真正透發本覺。

      Amy: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是否也是有層次之分呢?

      華東藏:沒有層次分別,當初會有這麼多偈,是要讓大家比較好記,像口訣一樣,不必太執著這些!這次進階教大家實修的方法也會很活潑,每個人都有各自適合的法,若已經有基礎的只要再加上慧觀即可。學問世人所成就的,學習時不要將心僵化,僵化的思想都會有目的,有目的同時也有了執著,要動力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就可以破壞掉要跟不要的目標性!大家想通了如何「沒有目標而有動力」了嗎?

      空城計:最近聽到一種說法,本覺就像一個水庫,看起來不動,但裡面潛藏了很多能量,當水庫閘門打開的一瞬間,水洩下來的力道是非常大的,看起來是動的,但其實水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所以是無來也無去的;所以,當心在本覺時,一切事情都是隨因緣而做。但是很難理解,如何讓心止在那個點,能隨因緣而動!

      華東藏:順這個譬喻來說,水庫在山上,本身具有位能,洩水時部份的為能就轉換成動能,但能量加起來是一樣的,在每個時刻能量都是平衡的,所以可以說,只要我們能全知的處在本覺裡面,不論是在因應因緣而動或者靜時,能量都是一(全部)。所以說心如何因應因緣而動,就視閘門有沒有打開,打開時為能自動轉換成動能,不打開時動能就儲存在位能中,但人卻常常不願隨著因緣而動,因為心不滿足於當下,才會一直想開關閘門,所以該提起時提不起,該放下卻又放不下。若隨時準備好,便可提可放,不會有一個自我在那邊,執著我要或不要,此為活在當下所因應的自然反應。

      華東藏:預想一個狀況,來了解什麼是沒有目標的動力。假設一群人遇到危難,只要有一個人願意犧牲去關閘門,其他的人都可幸免於難了,那麼誰才是有因緣去關的人呢?你們會不會當那個動的人呢?該不該當那個犧牲者呢?認為因緣都是別人的跟自己無關,就會養成消極的心態,這樣的想法,就不符合剛才所說,因為自己也是因緣的一部分。

      空城計:是否與所發之願有關呢?誰的願與這樣的事情有關,那個人就會自己去做!

      華東藏:在座有自願當這個犧牲者的嗎?(覺勇:我),那為什麼想去關呢?(覺勇:潛意識吧!),就想犧牲自己,照亮別人?!那妳認為你這樣的發心,有沒有一個目標?(覺勇:沒有),所以不是因為菩薩行,或有什麼功德才去做?是覺得本來就該做?(覺勇:對!),所以她的行為是沒有目的的,這樣的動力是沒有利益的取向,符合沒有目標的動力。釋迦摩尼佛在往昔時,願意割肉餵鷹、奉獻自己給幼虎當食物吃,這捨身是個性使然,悲天憫人的心智,認為犧牲自己讓其它眾生安樂,是我天職或我願意做的事,因為沒有較量利益得失,所以也就沒有後續的利益點,所以稱這樣的因緣,是不因目標所產生的動力,是直心所為!這中間我們要去思考,那是什麼的天性,能夠使他產生這麼強大的動力,沒有利益也願意捨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去成全別人。

      空城計:人常常說直心而為,但其實在關鍵點時,會發現其實沒那麼簡單。而菩薩因為了解一切是分段生死,只是一個緣分的顯示而已,而人其實很可憐,知道跟遇到其實是兩回事,所謂悟道跟證道其實還離蠻遠的,所以現在的我還無法體會這種無目標而行!

      空城計:以前老和尚對大家開示,開示完要回房間睡覺時,大家就說恭送老和尚,老和尚回大家說:「不用送,不用回」,原因是他心裡沒有出寮、回寮的分別,因為心隨時都處在本覺裡,所以根本不用送他,無來無去!

      Grace:我覺得無來無去怪怪的,應該是出入自在吧!

      Amy:站的點不同,其實也都沒錯!

      華東藏:Grace是站在有的一方,有來有入但是不執著,所以出入自在;而空城計是站在無的一方,所以入等於不出,出等於不入,兩件事情講得很類似,但是是在不同層次去談一件事情,都是在體會中道的一個方式!中道是非常狹窄的一點空間,就像天秤的支點,唯有站在那個點才能維持平衡,所以要學習從兩邊很粗重的心識,進入到中道那個很細緻、細微的點,很不容易,要完全沒有執著,但只要站在那個點-就是全部了!

      Amy:生活中很難看到中道的那個點!

      華東藏:從剛剛的舉例,我要見義勇為、學習菩薩道,覺得犧牲自己沒關係,是從「有」的觀點出發,是因為沒有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暫時在那個點,是提起了救人的心智,放下了對世俗利益的執著。但做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吃力不討好,不想做了,後悔的點是你又看了利益那一邊,認為對自身利益是不划算的,認為當初那個見義勇為是個愚蠢的行為,所以又提起了世俗的利益觀點,然後放下了想要營救眾生的心願,是善惡的提起跟放下,自私與不自私都在中道的兩邊,因為在提起跟放下之間做選擇,才會產生後悔的想法!

      觀一:可是,在境中才會看見自己的我執、我見,才會知道這個點我還要去突破,是否願惑顯智可以用在這裡? 

      華東藏:可以啊!若你身處本覺之中,是不會有任何迷惑的,因為所有迷惑的點,都是指向本覺,都在告訴你,你沒有處在那個平衡上,才會知道要趕快去站另外一邊,出現短暫平衡之後,又開始傾倒了,才會慢慢越踩越中間。慢慢學習之後會發現,所謂出世跟入世根本只是一步之遙而已,最後知道只是一念之差。慢慢調整自己的念頭,從粗重擺盪到微細,最後處在平衡點上! 

      華東藏:很多人認為成佛一定要先打坐,以為坐在這裡很靜很靜就能成佛。釋迦摩尼佛為何要示現在打坐七天後成佛?在祂要在菩提樹下打坐之前,祂說「不取正覺不起坐」,為何要選擇坐?人站著是一種動相;站著時可以警覺、明了,也可以隨時活動、行動,所以,站代表了明性的發用,可以更明瞭事物的狀態,可以更迅速去行動、反應。躺的時候,人就很容易靜,是偏空性的狀態,所以代表靜。但動、靜都是兩邊,所以最後選擇了坐,非站非躺,連姿勢都帶有中道的涵義。坐的時候,上半身很明瞭,可以看前方,也不容易昏沉,但是腳又不能隨便動,所以是取明空二相,同時確立。所以要學習成佛之道,打坐也是很重要的。 

      華東藏:日本地震時,有一個村落沒受到海嘯淹沒,因為50年前有一個村長,根據過去一百年前所有發生過的海嘯記錄,獨排眾議的蓋了一個高達十五公尺、長達一百多公尺的防波堤,其他村落都只蓋十公尺,當時大家都反對他,認為他是勞民傷財,但是如今這個村落卻成了唯一不受海嘯淹沒的村落,他卻成為了有先見之明的英雄!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在因緣法則之中,而因緣是否能達到預期之結果,則還需要因緣支持。

      Grace:這也是因緣嗎?那是否是村長蓋了這個防波堤,招引了海嘯的因緣呢?

      華東藏:不能這樣論,不能說是蓋了監獄,所以才產生了犯人!不能倒因為果。

       Amy:每件事情的因緣,是不是要看他當下是怎麼樣的出發心的,結果如何就不論了。

      華東藏:是!假設你去做胃鏡,醫生告訴你平安沒事,那做胃鏡的這個因緣是錯誤的發心嗎?看到結果就推論當初是不必要的話,就是倒因為果。

      Grace:他是因為「恐懼」自己會得胃癌或不健康(或相信已經生病了),才會去照胃鏡。

      華東藏: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說去照胃鏡的人比不照胃鏡的人得到胃癌的比例更高囉?!可以用結果去推論因的正確性嗎?

      Grace:我是指他起了「恐懼心」,所以招引了疾病。

      華東藏:說的是指念頭變成潛意識裡面所投注的一個因子,但是力量有多強,要端看發心的這個人,信念有多強,越接近本覺就越強,發心能量越強,就會如願而生!而一般人的恐懼是非常散亂的,能量非常微薄,不會招來立即性的惡果,但是若常常專注在恐懼的事情上面之人,就會常常記取恐懼的經驗,總是取決不順的經驗,對於順的時候常常是不在意的!那是聚焦於挫折經驗的緣故。

      華東藏:今天要教大家打坐的方法,是毘盧遮那佛所傳下來的,稱做「毘盧七支坐」,這是所有佛教徒都會學的方法。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釋迦摩尼佛是化身佛,當我們說法報化三身時,會以毘盧遮那作為本覺的直接呈現,所以在佛經若有看到毘盧遮那佛,就知道這個是最究竟的,也可以去看密宗經典中有一部毘盧遮那佛的神變經,毘盧遮那佛是他的法身境界。梵網經裡面所提到的是盧舍那佛,是釋迦摩尼佛的報身佛,梵網經中受菩薩戒律,都是為了畫那個光明報身,所組成的法則。

      華東藏:「支」好比是天秤的支點,身體有七個支點是我們要注意的,所以才叫七支坐,今天先學姿勢,由下往上了解哪七支。

      第一支(腳支):有散盤、單盤、雙盤,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做調整,目的只是要讓我們下盤穩定而以,雙盤可以最久。散盤是最輕鬆自在的一種坐法,在大圓滿的修習都是用散盤的方式,稱為「菩薩散坐」,也代表大圓滿的境界「不修不整不散亂」。單盤時,腳跟要儘量靠近鼠蹊部,膝蓋儘量靠近地面,若左腳在上,稱為「如意坐」,可以讓心比較自在、放鬆,適合個性隨意、定力比較夠的人;右腳在上稱為「金剛坐」,會有比較強力、緊蹦的制約力量,適合個性剛猛或定力較弱者,兩者在氣脈上不同。雙盤時,氣跟血液會集中在下面,腦筋會比較清醒,對於比較容易胡思亂想的人,適合訓練雙盤。

      第二支(手支):初學建議用法界定印,右手壓在左手上面,兩隻拇指輕輕接在一起,不要刻意施力按壓,放在大腿根部,輕輕地安住。若是妄念紛飛的人,建議相反過來,左手(屬水)在上,右手在下(屬火),以水壓火。一般擺好手勢時,會有氣感,微微發熱。

      第三支(腰脊支):大多人都會容易彎腰駝背,身體會往前傾,感受一下腰部是否有正直,腰挺直時會呈現S型,上半身就會挺起來。

      第四支(肩頸支):腰挺直時,肩膀會自然往外張開,且挺胸,挺胸之後放鬆。

      第五支(頭頸支):頭頸不能往前或往後,要讓喉管正直靠近頸椎骨,將頭頸跟下顎往後收,當腦部穴會覺得緊蹦,就是對的,這裡的關卡就通了,氣要通就變得很容易,想像有一條線,從你的百會穴拉上去,調整自己的身體,讓水管感覺是通的,百會穴若有通,將來會有一點點凹陷。

      第六支(舌支):舌頭要輕輕的頂住上顎。也可以嘗試擺放不同位置,選擇放在門牙跟牙齦交接的位置,或者將舌頭捲起來頂住上顎,兩者皆可。

      第七支(目支):有句偈語「外道梵天向上看」,學外道或天道的人會這麼做,是祈請神明來保佑我,想像有神來加持我;「二乘行者向下看」,因為二乘行者不希望受到外界各種狀況的干擾,所以眼睛往下看;「金剛行者向前看」,直接學習本覺的空性,要照見一切事物,不怕任何干擾,因為皆是空性的呈現。眼睛正常張開、失焦,剛開始可以先閉著眼睛,但眼球仍要往前看。眼睛很容易帶動第六意識的想法,可以練習看見事物,看是否會起作用、分別。閉眼是靜,修止,張眼是明,修觀,兩種皆可交替使用。思慮繁多的人建議眼睛可以閉著,易有幻相者建議眼睛張開,但眼球都要往前看。

      華東藏:先調好七支的位置後,輕輕的放鬆,放下心中的思想,讓心自然塵埃落定。對外界所有的聲音都不聚焦。將意想跟注意力放在兩手掌心之間,散亂就再拉回來,姿勢上一有不對就把它調整回來,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平常常念誦的佛號或咒語,注意力仍要在掌心之間,會昏沉就將眼睛打開。

      華東藏:打坐完後,慢慢的將眼睛打開,輕輕的將腳鬆開,然後做幫助經脈活動的姿勢,將兩手搓熱,把比較不舒服的關節活絡一下,腳、手、胸部、腹部(左三圈、右三圈)、腰,最後再搓熱放在眼睛,然後沿著耳朵從後面下來,眼睛部分做三次。

      華東藏:打坐中若感覺到熱,表示氣脈是比平時要順暢,手心若有熱就是對的。若覺得會酸,就表示經脈是不通的。有兩點大家要注意,一是容易坐久又變得彎腰駝背,要記得提起腰部的氣。二是頭部會往前鬆掉,要記得收。剛開始學可以靠著牆壁練習,就會知道自己哪裡是沒有貼到牆壁的。打坐時,因為氣在流動,會有些奇怪的現象,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心是不是越來越平靜、越來越不受干擾。

      華東藏:腳會痠,要慢慢去練習跟觀察,一次一次去延長它的時間。

      華東藏:打坐時念佛號,希望藉由聲音反聞自性,所以是可以發出聲音,也可以用金剛誦(氣音)的方式,也可以交叉使用,當覺得氣悶時應該要發出聲音,累或不舒服時就可以用金剛誦的方式。

      華東藏:氣在頭上的人,要儘量用雙盤,腳一痛所有的意念就會下去,另外,壓抑下巴時,氣就不會一直往上衝。有一穴道,在無名指根部有一個動脈,摸到之後用力按死,之後握拳,按住之後,頭部的血流量跟氣會馬上下降。當心念紛飛的時候就可以用,心很容易煩亂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並將意識活動降低,懷疑心必須要減少,不要一直想這樣對還是那樣對,若心一直在取決對與錯,心就會一直在兩邊之中尋找。並非完全不思考,而是思考要在「定」中思考,一件事情無論認知是對或錯的都不重要,也就是不執取你認為的對或錯,對錯只會因應因緣而現,除去因緣並無對與錯。人的思想其實很簡單,只有要跟不要。會複雜的是因為不斷盤算該如何生存-開始只是要活下去,再來要活得更好、然後要活得更受人尊敬、更崇高。所以思想是一直無止盡的在「我」這個相裡面做取決、然後鞏固,所以要練習讓思想放鬆一點。

      華東藏:下堂課會教大家一些止的方式,有三種,之前有教過:繫緣止、制心止、體真止。剛開始先教繫緣止,本來心是散亂的,什麼都想去執取,將收攝萬念成為一念,攀緣在一個佛號、呼吸、想法上,能讓你止於一念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華東藏:打坐的訓練,是在練止,是在平息第六意識的干擾,所以感官、感覺還在,當我們解除大部分的控制力,就能將身體的很多感覺自然開放,就能有比較好的感官系統去「觀」。也可以學習去分別是感官的作用,還是意識所分別所產生的結果,將意識放掉就是純粹的感官作用了,所以就是要將意識所產生的東西平息。初步達到止時,會常覺得腦袋空空的,一切都很空很靜的感覺,那就是第六意識紛飛的妄念暫時平息了。大家初步一定要先練好止,否則真正的感官開發是沒有辦法走下去的。

      華東藏:當心靜下來時,會看到很多以前沒有認識的自己,就可以在打坐中跟自己相處、約會一下。當心情越煩亂時越要打坐,藉由打坐觀察自己,是處在怎麼樣的狀態裡面?就會對自己越來越了解。打坐要越靜越好,要將打坐當成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情,隨時隨地都可以打坐,讓打坐成為很快可以照見自己的一種方便。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