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這堂課,上下來真的對吱吱來說是個思維上的躍進,許多以前模糊的概念似乎也較清晰一點;就像常不輕所分享的,對概念性的邊框(黑洞例子)有了頭緒,後 續就是要精進、要打破許多洞讓覺性之光透出來。

課中老師有ㄧ段說:第三種層次的發心,發心是和本覺一模一樣的,就是自然,清淨無為,所以他沒有刻意要你去度眾生、、、、。初聽這段話讓我覺得相當有意 思,因第三種發心沒有提到慈悲心耶!那是大圓滿耶!最高層次耶!怎反而是第二種層次大乘的發心才著重慈悲心及利他度他呢。


哎唷~且現階段的我知道自己無法直接從大乘的發心出發,真覺得太矯情了,喔~吱吱還無法作到但我還是想要覺悟呀!那真的可以不用那麼慈悲就直接從第三層次 修學嗎?不對不對。可是慈悲心一定很重要呀?因書中一直提到要有慈悲心,而老師也提過智慧型要學習慈悲,可是第三種發心覺悟沒有著重這一塊呀!

思考思考思考,如果修學中還是要伴有慈悲心,那慈悲的作用是?


若吱吱有慈悲---->利他---->我執慢慢瓦解---->執有變淡了---->會覺得許多人事萬物的確是因緣生因緣滅----->不生不滅 ----->往大圓滿方向
喔~天呀!我找到答案了,那只是通往大圓滿的一種進化過程,所以這也就是為何老師說師姐『慈悲』已修學完成,但她還沒證悟所以她需要的是別的修行方向讓她 通往覺性。


那這樣不就是像大圓滿生活『佛法日服量』一段內容:不管你是從哪裡開始,悲心、虔誠心、慈心和菩提心,永遠都是必需的。這是真的,當你試著認出「本覺」, 且在你認出本覺後,這些特質都必須具現在本覺的表達之中。這本書看似白話文但深澳的很。


觀一提問:上完這堂課(菩提心、覺悟、不生不滅、觀察者等),後面會不會覺得無聊?觀一一說完,不知道為何我好像也有點認同,似乎自己也有此疑問念頭,後 來再深入思考一下,發現自己也不過只窺見一點佛法概念性樣貌罷了,這樣只不過知道義理並無證悟呀!那還是在原地打轉只不過是出發後更不會迷路罷了,配備已 從地圖升級到3D衛星導航。出發往覺悟的路上所能使用的法寶,法器還在後續章節裡尚未取得來使自己進化,一思惟到這裡就對後續課程充滿興趣。這就更呼應到 講義『規劃生命出路』最後一段:唯有經過如此長期、耐心的修學過程,才能讓自己處於無分別、執著的無我無私狀態。是呀!需經過漫長修行,但需多少劫呀?


不管了,首先要先把大圓滿後續章節學習過後加上老師的指點教化,及應用在生活中,忽然覺得真的不會無聊耶!說不定還能苦中作樂。

最後這堂課因有同學提問,讓吱吱能進一步也去思考,忽然覺得以前對皈依僧不是很能理解,現在似乎懂了,因大家一起修學一起收獲一起互有助益。怎麼會這麼棒 呢,大家千萬別缺席呀!


感恩諸佛菩薩加持陽竹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