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與勇氣讀書會--105.10.2

第二個覺:依戀修行本身也是一種執著

身為心理治療師,我在工作上看得越來越清楚的是,對於某些靈修的人而言,困難不在於靈性的追求,而在於如何體現日常的身分。

個案的體會:
*表現外在是靈修的積極美好,但是是日益嚴重的憂鬱患者。她追求靈性的方式是想超越,卻不想處理自己的種種苦惱,加上對所謂的積極、光明「成癮」的緣故。

*靈性一方面在超越世俗生活時,變得漂浮不實。另一方面則是把責任推給高高在上的權威,而在某種程度上顯得很稚弱。

*根本的改變,是我們看待生命的眼光,而不是逃避自己的人生,逃避身體與情感的經驗。

在某些情況下,靈修便極有可能變成病態的表現:
*我們會假裝自己已經具備一些靈修道途珍視的素質,但卻不自知自己只是假裝。

*「捨」有時候實際上是否定與逃避。「慈悲」變成多愁善感。

*想幫助別人是因為「強迫性的關懷」,或因自覺無價值而強迫性的犧牲自己。

*想要在心理上失蹤或放棄自我界線,也可能藉佛教的「空」這個概念來假裝。

以前,我自己也對這概念有誤解,所以一直要求自己要純潔、要虔誠,後來卻發現那其實只是一種壓抑,最後根本撐不下去。

我們心態須開放、誠實,承認自己內在的確存在著種種的問題。

「佛教很實際,你必須承認自己的心就是苦的肇因。變化自己的心,就得解脫」,訊息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要做,就要先認識我們內在的創傷。

討論二:您在追求心靈生活中,有過誤入歧途的情況?或者有顛覆過一直以來原本錯誤觀念的經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