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 讀書會摘錄

  華東藏:第19頁後半段提到的三種發心,第一個說「我想要做佛教徒修行,要讓自己免於自己不喜歡的煩惱」,這是說我們自己現在煩惱、痛苦很多,想要學佛法來解脫,解脫自心、讓我快樂,這就是一種小乘發心,而這個小乘發心就有如,我知道生死輪迴很不好,我要修行、解脫自己,不受這種壽命的控制。文中提到的第二個,講得是 我覺得自己也不錯了,覺得這樣很好,如果自己解脫,讓大家也都能解脫,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畢竟,自己一人吃飽,只有我有飽足感,卻看不到大家的笑容,故想進而讓大家也吃飽,那大家的笑臉就會讓我更滿足,這就是大乘發心。而文中所提第三部分「用真正不矯作的方式來發心」,這就是密乘,或金剛乘的發心了。

  AMY:那怎樣能夠不矯作?有時候,問題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矯作啊!

  華東藏:我們初級班在上的,就是在幫助大家培養這樣的心,不是一直在談本覺,不要造作,不要評判自己的內心;你如果今天發心求佛乘,你想求得佛道、想跟佛一樣解脫自在,但卻是用一種利益的想法,一邊羨慕像佛陀這樣多好、又有神通變化、又長壽不死,一邊想當我可以要幫誰就幫誰,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你是用這種利益上的發心,覺得這樣的利益很好,而我也想要這樣,這就是小乘發心。

  空城計:這跟金剛經講的好像很像。

  華東藏:金剛經所講的,也就是指我們最後談的佛乘發心。但我們剛開始都難免,會覺得自己真的很蠢、很辛苦,想要解脫,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具備小乘發心,再過來才是說,我有點成就了,我看到自己的家人好苦,我也想幫助他們,這才叫做大乘發心,而此大乘發心的目的,是為了解脫,並不是發心說「我希望我的家人更有錢、更愛我、更幸福」,此間所講的幸福,不是這種東西。所以很多人,他為了小乘發心,覺得「我要讓我自己變得很有智慧、很懂、知識很厲害、功力很強」,這種都是出於利益之心的修行,那都是很基礎、很基礎的,是幼稚園大班都還不到的那種程度,才會如此想;真正小乘的行者,他在小學要學到的,就是「解脫才是快樂」。所以我教大家,你們要學的是減法、不是加法,是讓 煩惱愈來愈少、功德也愈來愈少、神通也愈來愈少,這樣才是對的方向。

  空城計:先前去參訪,師父教我們念孔雀明王法咒,說 可讓你現世一切圓滿,但我想,當我一切圓滿時,我還會想學佛嗎?

  華東藏:那就是你錯誤的以為「這樣就是圓滿了」,代表你的法器很淺;意思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很淺的茶杯,是不是倒一點東西,就覺得滿了(我好圓滿、開心),就不會想學佛啦,除非有一天讓你到一個更大的環境,才發現原來我的世界只有這麼小,原來還有這麼大的杯子,你那時候,就會有大乘發心了;當你在大乘做一做,也就會發現原來還有佛乘、金剛乘的發心,因此,你會不滿足。你應該很容易不滿足啊,就是用那種心態在佛法上,就對了;你會發現說,我所看到的世界,好像不止我現在所達到的,所以沒有一刻你會覺得自己很圓滿,於是也就會再更努力的修學,當你修學到 沒有東西可以修學 的時候,就是大圓滿,那時已經沒有什麼好學了,也沒有什麼東西要記得,也沒有什麼需要去修整,你本身就在那個本然的圓滿狀態,這就是大圓滿要教我們做的。

  AMY:這是不是有進階的學習,還是可以直接進佛乘的部分,因為書中也講,我們只得在一開始就用堅定的菩提心來營造之。

  華東藏:是阿,書中說「你應該用真正、不矯作的方式來發心,但通常這不太可能」,所以必須要去修整,那不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執著,有太多的個性,這些個性,就是我們之前所談的,我們要去修學的部分。但是,直証佛乘是有可能的,因為你自己如果能証入本然,你本來就是很解脫自在的、沒什麼需要修的,世上也是有這樣的根氣之人,不過對於從來沒修習過佛法的人,應是從小乘、大乘,再金剛乘,這樣的發心,是比較正確的。

  華東藏:但是,也有人一剛開始,就不喜歡解脫自己、喜歡解脫別人,像AMY都忘記自己的存在,以利他為主,自然也可從大乘先進去,但還是得補足小學的學分,然後再邁向大學的學分。也有人是具備大學資格,但前面小學、中學的基礎都沒有,所以他也會遇到困頓,就必須要從小學去補起來。所以這三學(三乘),是我們通通都要去學,不是哪個可以偏廢的。但是,不見得一定要從第一種發心開始做,這就是簡單發心的部分。

  華東藏:大家有空可以再看講義1-1規劃生命出路裡面,就有提到我們所說的內容;提到這些努力學習、所有前行,都只是為了這個,為了要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觀照我們的心性,然後在這一世之中,就獲得圓滿成就,現在因為有提到比較基礎的東西,所以可能要先跟各位交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