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整理
課程記錄 2-6
止的方法
止的方法有三:
1.繫緣止 2.制心止 3.體真止
繫緣止:萬念賦歸一念,萬緣就繫在這刻意想出來的緣上。
有人觀看蠟燭,燭火在燒有光呀,仔細看燒到結束,
不起一念,初步繫緣止的功夫就練成了。
另一種是意守丹田,引發當地的氣機產生變動。如意想眉心,眉心就好緊好緊。
這好處是丹田是元氣生發的地方,會助長元氣生發出來。
有過心散亂、慌慌的感覺嗎?止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心念會慢慢輕安。
課程記錄 2-7
心的住處
一.息
1.數息:專心計數出入息。
2.隨息:隨順呼吸做專注的練習,注意力放在丹田,
有點類似觀,用身體去感覺,隨心但不評論。
明是數的清明清楚,靜如睡覺一樣聽不到外面的聲音。
有時會明而不靜或靜而不明,靜明同住是好的狀態。
較同意初學者先練習數息較容易專一,觀的方式會感受,
妄念還是在,泯卻外在聲音,專心在出入息。
如觀一快要睡著又要專心,似乎是不同的世界,
因為不是練觀,所有感官感受都要收入內心世界,外緣的察覺慢慢去忽略掉。
二.觀想佛像
淨土行者也蠻適合的,看著相,憶念反射到天空裡,
想像描繪祂的樣子,這叫觀想法或觀相法。
1.觀想法要憑記憶力取相,看著阿彌陀佛的相,阿彌陀佛的樣子就在天空出現。
密宗對這方面做了蠻多的發揚光大,淨土也有十六觀經,觀想極樂世界。
2.觀相法剛開始先睜開眼睛,想像佛像就在面前很真實,
想像佛菩薩像在對面的虛空,身體會透光,可以穿透才合乎中道義,
在牆壁上是不廣大的。
先從頭部觀想起,很清楚確定整個形像之後,憶念在對面的虛空之中,
佛菩薩的德性非常高,會放光的照到自己也照到所有與會的人。
形像越清楚,心念就越集中,就會忘掉所有自己的感受,
憶念專心在對面的虛空像裡,叫做觀相或叫觀想。
剛開始張開眼睛,先想好,閉下眼睛還在,張開也還在,觀想很好修報身。
觀想和幻想有何不同?
想像是一個相續的動向,觀想是認取一個相,
把祂描繪在天空之中,對細節是非常清楚的,是個靜相。
觀想另一個方式是取光明相,當觀想佛菩薩形像覺得有問題,
有些人心思單純,覺得要描繪那麼多觀想不出來,
另一方便取明相,觀想佛菩薩的光明就好。
如何取?用太陽去取,看太陽1/10秒,閉著眼有亮光,
翻過來把亮想做是太陽,在你面前發光,感受光照在你身上的感覺,
讓光專注在光色上面,就可成就密宗行者說的明點。
觀想剛開始只是一種想像,到後來會變成一個真實的力量。
課程記錄 2-8
煩惱有兩種:
1.對於外在客觀條件所起的反應。
2.心中憶念著很多的事,內在情感、內心世界、過去傷害,所起的反應,
所以在清淨這內外煩惱,要分成外煩惱由外清--假觀,內煩惱由內清--空觀,
假觀空觀對治好了,就容易修中觀。
課程記錄 2-9
建議初學者:
剛開始建議,數息、隨息,先學數息。
觀相、觀光明,先學觀相的方式。
剛開始不做太簡單的事,太簡單反而不集中在所緣之境。
數息、觀相,可以融合在一起。
若心念繁複的人,一邊觀想佛菩薩在你面前,一邊念佛也好。
數息觀是單純的,不需加諸任何想法,也可數息加念佛。
念佛或持咒有個好處,是有千萬人練習過了,會得集體潛意識的加持,
如念阿彌陀佛你自然有阿彌陀佛背後的力量,
觀想觀世音菩薩,就會有念觀世音菩薩這些人集體潛意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