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讀書會摘錄

AMY:的確我們都沒有真的了解,就沒有那個動力去提取。

華東藏:其實我們每天的動力,若處在散逸當中,就沒有辦法形成力量。像

觀山月記憶很好,當初就有這樣的功力,非常專注,對於外境全然不動心,可以專注在目前所看的東西上面,如果我們具備有這樣的專注力,要做甚麼事情就容易成功。

大部分我們的心是很散逸的,所以專注是我們這個章節第一個要培養的能力,專注力對焦,就可以真正學習到「見」,看到「正見」、看到「無所分別的點」,也就是「非和合概念的心態」。甚麼叫非和合?就說這心態不是因緣生起的,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因緣所生。非概念性心態就是非合和性心態,不是由眾緣所生的,不是A所以B。

比如說今天一個想法,我好想出去玩,因為覺得生活悶,想出去輕鬆玩輕鬆玩,就相對於不輕鬆而生。本身是和合而成的一個因緣,所以是一個概念性的想法。你對於某些東西的組合叫放鬆,某些因緣的組合叫作壓力,所以壓力或放鬆對於你來說都是一個概念性的心態。

那我們從中要去選擇那非合和性的非概念性心態,也就是這樣的心態並不受想玩或想放鬆的因緣所指使,也就說本來就是這樣。

AMY:它本來就這樣,那之後他會怎麼做?

華東藏:比如我們現在深陷在很大的痛苦之中,面對愛的人沒辦法了解我們的心,他誤會我們,這時候你了解到:心為什麼會處在痛苦之中?那因為在你「概念性的心態」中,對於這段感情和關係是希望相續的,不希望失去它這份關係。但不幸的是,這份關係卻是由眾因緣所和合而成的。

今天因為某些原因,讓關係出現分崩離析的狀態,你心裡有很多的希望和恐懼,希望復合,當你處在其中時,因為你無法籌畫出結果,是好或是壞,對你是有利無利,所以心裡會充滿恐懼和希望,這時心是不解脫的!

如果說今天呢,你摒棄了所有因緣合和的恐懼和希望,去注視不是因緣和合的心,你就會解脫所有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傷害!也就是說,你今天看清楚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組成的,或得或失都有他相應的因緣,這時候你就不會對它產生太大的執著,反而會專注在因緣的分析-如何對我們有利?缺乏哪些我們加哪些,多哪些我們拿掉哪些。

就像在看病一樣,你身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一定有眾因緣和合而成,這時我們就調整他,對因緣多的拿掉,少的加進去,所以他就慢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是有些狀態是病根已成,來不及了,所以你只能控制狀態,因為業果已熟,這時候就像葉落歸根,這葉子枯了你沒辦法讓它變綠了一樣,一定會有一個掉下來的過程,最後就化為塵土,然後再新生葉子,這是必然的一個規律。

所以你在因緣都還來的及的時候,你付出努力,因緣來不及的時候,你又完全可以去接受和面對,假設你用這樣的心情去面對的時候,就會看到「緣起性空」的道理。

諸法都是因緣所起,也會因緣所滅。不滅者何為?性空而已!當你看到這個空性的時候,就不會為概念性的心態所染著,這時你就充滿很大的洞見,這洞見就是「接受一切」!

譬如愛一個人,你是希望她幸福而已,重點不是他有沒有青睞於我,有沒有為我所擁有。重點是希望她開心、她快樂不就好了嗎?假設重點是說,她一定要為我所有,只能青睞於我,這時候就產生和合性的概念心態,你所執持的客體(女友),必須對於你的主體(自我),做出一定的選擇和貢獻。這時心態是自私的,洞見就會消失,充滿著自私的念頭,你自私,難道別人不會自私嗎?你要選人,人家不會選你嗎?這是相對的,所以當你體現真正的洞見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大很大的魅力,很多的事情好像自然就會成功。

觀一:所以,當老師見到「非概念性心態」的時候,就任其自然,然後就不要起很多的造作?

華東藏:其實這是更深,你在禪定當中的時候,見到本覺的那個見,在這個見是處在中道的節點,所以你不往左也不往右,這中間沒有任何的空隙,會讓你容納妄心,只有「最極寂靜」而已,沒有辦法容許任何的散逸,也沒有辦法容許造作的修持,在其中就只有清澈的洞見而已。

出現的時候你還要讓它相續,就是這個過程真正講的,是心很細微的變化。

如果引用到人事上,就是你所說的沒錯,就如看到學妹,雖然喜歡你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你開心快樂幸福,所以你的一切就是遵守這樣的原則而行,這時心中的執著及概念性心態就會被瓦解,這時你看到的是對方的開心與不開心了,好像就比較看不到自己究竟有沒有得到的這件事情上。

自然:可是一般人都會想到要佔有啊!

華東藏:對啊!你不覺得這是件很噁心的事嗎?

自然:但是一般人就是這樣想,如果不是這樣你就不愛我呀,這樣對等來想。

華東藏:學佛的人想的是「解脫」,如果被執持就和被挾持沒兩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