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文讀書會摘錄

 

觀一:所以這就是止的功夫要很好嗎?

華東藏:對!佛陀就發現要怎麼樣才能了解我們剛剛所講的那個東西,就是你只能做二件事情,你才能夠解脫,一個就是止,就是定的功夫,讓自己不動;一個就是觀,讓自己動,也就是慧學的部份。所以我們有的人說定慧雙修,對不對?有人說止觀雙修,其實止它的內涵就是定觀的內涵就是慧,所以我們有的人叫定慧等持,有人叫止觀雙運,這個時候就是說,你先在每個動的狀況之下,你先停下來了解那個不動的東西是什麼東西,每個階段止的程度有不同的狀態,就先停下來,停看聽一下,先停下來。然後觀就是去了解所有因緣流轉的一個狀態。

華東藏:所以佛陀在小乘的止觀、大乘的止觀、跟佛乘的止觀都有不同的開示,那這三個都可以到達不一樣程度的果位,我們講果位就是接近成佛的狀態。那以小乘來講它就是用觀出入息,就是觀呼吸來了解,幫助自己去止,心念能夠停止、定下來,那觀它就教你用觀十二因緣,那十二因緣是會輪迴,那之中會起輪迴第一個就是感受,因為感受之後就會生愛,受是指苦樂的感受,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哇!好苦喔!」就會想遠離,「好快樂!」就會想要擁有,那有了這個苦樂受後,我們就是愛好的、不愛不好的,起了一個愛的心我們就會去取!就我要這個我不要那個,所以種種輪迴就以此而現,這樣了解嗎?因為愛取了之後就會造業,造業之後就會開始有,那諸有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也有人直接往前挪,就是愛欲為生死的根本,其實是從『有』為開始,它就會開始這個輪迴,所以佛陀就認為說:「啊!那要斷除輪迴其實是有方法的,就是從受到生愛這個過程截斷就好了。」所以我們之前不是有披陳過『不受第二支毒箭』嗎?它的意思就是說你身體有再大的痛苦,你只有身受而已,就只有這個身體的感受就截斷了,沒有第二支箭的心受,所以你只有身受沒有心受,所以就不受第二支毒箭的苦。比如說我們在死亡之前很多人會感受到痛苦,這痛苦你如果可以把它定在這只是身體上的感受,我心理上不生恐怖、也不生希望,我的心裡面是一樣不動的,這個時候你的心是不會受苦,這個變化只有在身體的身而已,只有在六根,那等這個六根慢慢一一敗壞散離的時候,你連什麼痛苦都感受不到。

華東藏:我們整個再複核一次,如果這個世界不痛苦的話,有沒有必要學佛?沒有必要啊!大家就開開心心吃吃飯喝喝茶,這世界多美好,是不是?每個人都合諧相處啊!你敬我我敬你,每個人都互相幫助,你也不殺蚊子,蚊子也不來叮你,這世界多美好,是不是?那還學佛幹嗎?那可是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所想像那麼美好,對不對?你會常常感受到痛苦,所以才會想要解脫,那想要解脫最根本不是去想要改變別人,而是改變你自己,因為別人是不可靠的,自己才可靠,然後在分析原來自己也是不可靠的。那怎麼樣讓我們這個感受到苦樂受的心能夠定在那個安然不動的狀態?那是我們解脫的第一步,不是嗎?你心要先能定在那個不受心苦的狀態,你才有辦法去解脫這世間種種的痛苦,這就是我們要學止的原因啦!

華東藏:所以有的時候學到一半,那個綱要、那個樹還是要先把它拉回來,要不然搞到後來,你會發現:「哇!這個止好深喔!有所依、無所依。」最後它就變成一個知識而已,它沒有辦法讓你真正知道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這樣學習,那它的意義何在?所以你們要了解這中間的脈絡。所以修習止是有必要的,這個止可以讓我們止息痛苦,這樣都了解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