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意識只是意識 

觀一在咖啡店八個月學習以來獲得一些經驗在利益上是還沒那麼具體在建築和師父互動中收獲蠻多的是一個不錯得過程從沒經驗到樣樣自己來收獲大於利益層面

華東藏人生經驗是無價的每個人價值的感受是不同的像成就型就認為名下的財產和名位是成就的來源智慧型的就認為我有多少知識可讓別人信服我但是想要的價值沒有獲得時人會感到情緒低落

為什麼付出和獲得不能成正比呢這是第一個要討論的第二個是你獲得真的是你要的東西嗎這深度不同

華東藏比如追女生追不到她是你的預期目標沒有追到是目前的狀態你的付出有沒有指向你要的結果還是重點像觀一講的經驗比較重要至少有個追不成功的經驗

但是這經驗有沒有指向下次的成功若這經驗是個陰影心態決定狀態那你就越來越追不到女生了若是正面的回饋你就可以藉這次的經驗下次成功

AMY經驗若是個陰影該如何掃痕

華東藏當你不再害怕的時候

AMY若無事情歷練如何知道已不害怕

華東藏心中自己會清楚就像最近這兩位師兄在消業障就算車子輕微的插撞在開車時就會倍加小心備感壓力不好的經驗會在腦中讓心不得安開車就會有一些多餘的動作突然剎車比較快或開車比較慢等等。總之會特別小心這來自於當初受傷的心靈如何修復若根據心態決定狀態的理論你一直恐懼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結果它就會發生

AMY可是那抓取很快也很自然

華東藏不是自然是習性自然是順乎本覺而生出來的習性反應像一敲鼓它就響的道理修學止,就是止息習性所帶來的妄心如鞭炮響耳朵立即性的反應對鞭炮聲你不能止息從聲音進到耳根,但可以練習鞭炮聲停留在耳根不進入心識也就是心不跟那聲音交感那就不會嚇到

AMY在上學期老師讓我們看萬花筒他自然的展現又消失又出現若執持自我那個點就會擋住其他周遭運行也不順暢也會影響別人那個執持的點是指什麼

華東藏每個人心都有卡住點像徐獵人知道有些罩門是不能踩的這關鍵點一被踩就會激發出過去衍生的經驗這時偏有人要來踩踩看在意的人踩了就會改變他的原來經驗行為和路徑,於是獵人的卡住點就會跟著改變。

幾乎人的反應都是從經驗中而來經驗的解讀又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本來經驗只是經驗但是被解讀成各種你想要的東西於是就助長了我們個性的形成所以能把心識慢慢清空的人就會看到這些反應點

為什麼心星聽到「鄉間小路」會流淚這就有它罩門的存在旋律誘發了某些記憶使你想要哭只是那連鎖的關鍵不見了要慢慢去找出來

若是一個修習止成就的人在這樣的反應過程能夠稍微休息一下不受自己第二支箭之苦不受自己重覆反應的記憶之苦這時很單純經驗就是一種經驗

很多人會對識心產生評論好或不好對或不對豁脫它的控制讓意識僅僅是意識知道識心很會想很聰明很會為自己利益打算也很貼心替人設想但是你知道那是它的發用讓意識只是意識就不會頭上安頭慢慢會看到運轉的模式就不為它所惑20年的夫妻你對他已經瞭如指掌了當吵架時知道對方發飆只是發洩而已心就不會因這樣而動相對處在靜止的狀態可以映照出對方自己的問題如果有這種功夫就會幫助對方看到自己

 

.識心小老師

AMY老師那識心有小老師和沒有小老師有什麼差別

華東藏意識別立出來的超我小老師掌控有沒有符合規範篩選你的行為思想正不正確的機制。就是佛洛依德所說的「超我」。

AMY老師說過該它出來就出來該它休息就休息

華東藏超我比較強的人比較屬於完美型助人型也會因為他不斷希望符合某種高道德標準好處是自我可以符合掌控的範圍缺點就是掌控想要掌控在某狀況下你只好去壓抑它,以致於不容易見到真實的自我。

AMY不懂的是我們要不隨妄心轉那心念的流動怎麼看得出

華東藏那小老師也是妄啊以妄止妄當自我妄念興盛的時候你需要有個小老師去管控它但小老師本身也是妄念既然學生已經乖了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修行人應該學習你不會的不要一直重覆強調我會的東西比如你已經知識很強了,應該去別開知識了解情感和感受得這部分那才是修學的重點

AMY那小靈芝要加強情感的部分那該如何做

城亦城他應先把心打開感受別人在想什麼

華東藏在和別人相處時都是拿自己的東西在應對卻不讓別人的特質和想法進入你的心時就沒有辦法產生一種發酵作用再怎麼交流你還是你對方還是對方這樣一輩子都是孤獨的沒有辦法與萬物有融合為一的感受

如果能像活果汁一樣加了你的成份就不一樣了你的生命因而改變真正敞開心胸讓別人進來唯有與萬物融一才有真正無我的感受

城亦城在修學路上把竹籬巴撤掉歡迎別人進來看看指點一下這樣比較有機會進步

華東藏請大家一起來打掃

 

.萬化一波

芳銣老師我要分享自己內心很有事但外表展現不是那麼回事很強的自我防衛很想去美化外在的世界的心態這種模式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很累很辛苦自己追求完美也很好強所以會用外在的東西去掩飾可是心裡是打架非常嚴重的來上讀書會我要學習慢慢放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起步永遠不會嫌晚

華東藏當初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標準讓自己遵守的好累

芳銣自己還不知道原因

華東藏慢慢可以去探索就像學樂器一樣剛開始不會吹都會很用力,越用力就越不會響慢慢熟悉了你會發現用適當的力氣就會吹出最美的聲音

人修學心的狀態也是這樣剛開始掌控不了它就會用力想要掌控它當掌控得越好就會越來越輕鬆變成一件你很熟悉的事情

華東藏人只要有人我界限就沒辦法放鬆界線明顯的人,就會在意自己表現好不好在意對方對我想法是什麼在意彼此的利益是否可以平衡…。所以說到最底還是要修學「我執」和「法執」這兩塊

但很多人在修學過程中認為那執著把它用力放下或丟棄就是不執著其實那也是執著心念本來是粗的讓它慢慢變細搖擺本來是大的讓它變輕變輕這是止的過程本來波動這麼大像蹺蹺板一樣越接近核心波動越來越小於是你在中間那一點還是處在波動狀態但是心是平的道家形容叫萬化一波或中醫說的天人合一

華東藏如果不懂得放開自己就會處在自我的焦慮緊張裡面

比如聽到蟬在叫為什麼不會融在蟬的聲音裡面風在吹為什麼不會融入風在吹的感覺太陽在照為什麼不會有溫煦的感覺如果說我們的心可以和大自然或週遭融合在一起就不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好不好、對不對不用很費心的去讓自己處在完美的形象裡所以為什麼修學第一步心要放開能不能放開最重要的是勇氣勇氣的動力就是信我相信大家不會傷害我信任大家也信任自己能說出來是信念的勇氣前面說的心態決定狀態重點也是那個信你相信一切會圓滿就會圓滿問題是那個信是真信還是假信是嘴巴的信還是心裡面真正的信就有層次上的不同


.信心堅定回復初心

觀東主如果沒把「疑」放下就會「信」和「疑」兩邊拉鋸

華東藏那你覺得哪個好

觀東主信比較好

華東藏為什麼嘴巴說信心裡還是有疑這疑心要怎麼去除這就是學習技術層次的問題比如信願行有個願景接下來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就去做那做就是技術層次比如打坐是一種技術可以很快讓自己的心定下來也是一種技術在這技術之前你的信願要非常正確堅強行就不會有問題

平常我們在行當中做了很多學習那只是在樹上去翻藤而已就如唱歌你有很多的情感但沒有好的方法去表達GRACE心中有很多波濤洶湧的情感但表達的技術還不夠好就沒辦法去推動延伸出來

我們要去利益大眾都需要運用到「術」修學最重要是你本來那個初心正不正確之後才是術的問題

觀東主本來的信心常會動搖

華東藏信力不足後面所講的願、行就沒根了! 比如你要用某種術數達到期許的狀態但是你對於狀態本身是沒有信心的在運用所有的方法要達到那個狀態已經遠離你的初心了所以信跟要的狀態並沒有結合這時會引起更大的焦慮

我們對止做個總結為什麼人會有這麼多的煩惱無法輕安因為心沒辦法定止做不到就不用說觀了日常中先學會止才能慧觀基本的止要先達到剛剛提到這止要能圓滿需有充沛的信力才能獲得信有信自信他信自就是相信自己信他如佛菩薩本覺

如何能夠信比如有一位太太平常禮拜觀音菩薩因爭吵先生離家出走向菩薩祈求保佑,還等不到先生回來就滿腹怨氣。這就是相對的信,相對的信是會動搖的

覺勇自己覺得從過去的對立信心到現在真正從內心出發的信心感覺不一樣

城亦城從哪個點看出來

覺勇生病以後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許多方面的關係都慢慢變好以前對公公OS很多現在會真心的去對待老師同學讀書會讓我有信心

沺兒那天讀書會解散了呢

覺勇我就靠自己啊

華東藏對忠誠型的人只要讓他知道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可以接受了信心就會建立起來

觀東主你一直處在自己相對還不錯的狀況就很難去承認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如果徹頭徹尾的去認識了去接受可能最糟的狀況信心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止觀的功夫

華東藏在佛陀的教法裡止和觀是沒有一定的前後次第的不一定先修止才能修觀可同時修也可先修觀再修止有三種方法在交替運用。「止」就像車子開一開停下來看自己有沒有開對方向接下來就是行是「觀」的功夫 停停走走這中間是不是有要睡個覺的那就是「寂靜」這三種方法交替運作

若是心中煩惱這麼多事事負擔這麼重這時要運用的是止靜下來看看究竟我在煩惱些什麼既然這麼累我就停下來看看止是斷的功夫讓這煩惱流暫時截斷剛開始要花力氣對治習氣有的人被習氣催逼會一直走停不下來所以止也是一個不容易訓練的功夫心那麼煩亂一直在習性裡遊走不用力是停不下來的所以剛開始是要用力的。

想想為什麼會衍生這些煩惱如何讓這些煩惱不再產生這就是慧觀的功用

有的人很厲害可以一邊走一邊觀有些人是要靜下來才觀的清楚對一般煩惱比較粗重的人我會建議先靜下來看清楚再走會比較好因為邊走邊看通常心是亂的止和觀既然都要花能量就有不花能量的修習-「寂靜」就是不止也不觀就是全然地休息

城亦城止和寂靜有什麼不一樣

華東藏止是停止妄念是個動詞寂靜本身是個休息的狀態不止不觀自然寂靜

AMY老師那止也是一個狀態

華東藏:止是動詞是截念,靜是名詞是狀態。也可以止和靜同時修圓覺經有提到這三種方法可以交替修有人先修止再修觀有人止觀並進有人會先修止和靜再修觀

AMY:「制心止」是否指「正觀一起,煩惱就破滅」

華東藏制心止本身就用到觀的技巧它不是單純的止慧觀煩惱的起源把那開關關掉所有的煩惱就都不見了

華東藏止觀大意裡面提到的是小乘的觀告訴我們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小靈芝是為了修習止而學的觀

華東藏也不是這麼說這四念住的觀是讓我們了解思想會產生煩惱的四大問題就是常以為生命恆常、感受快樂、我為實有、肉體美淨,其實不然,當與期望值不符時,就體會到世間的苦。譬如有人問佛陀明明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情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為什麼您說受是苦佛陀就回答說那是因為我看到這些樂受是無常的因為無常它才是苦

華東藏一切世事的演變絕非恆久當初樂受失落就變苦受所以觀心是苦你的心無常對方的心也是無常就如關係無法媒合就產生很多的苦這四念住常思惟對世間的種種欲望執著就會低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