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察,是我們每天在做的事。為了昇職,要學會對老闆察言觀色;為了侍奉公婆,也要學會看長輩的臉色。其他的就不用說了,男女朋友的交往、人際關係要能搞定,沒一個少得了「觀察」。其實,觀察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要學的觀察,是做一個聰明人。懂得從別人的眼神臉色、肢體語言,察覺到他話裡沒說的背後意涵。因為學習到了放下心中的自重、自私,就能不帶有色眼鏡地真正看到了別人的想法與需求。這是「與他人真正相遇」的第一步。


第二個要學做觀察者(Observer),觀察別人心念的同時,也觀察自己評論的心念,做一名「全觀者」。從全觀的角度來看,會解決很多的問題。人們總是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去評論別人,是以對於-「別人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永遠得不到一個客觀的答案。卻從來沒想到,答案可能是-「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對別人?」觀察者做好了,會看到人際關係的能量交流狀態,每個人的每個心念,都會對全觀的因果有決定性的影響。


第三個要見到目擊者(Witness)。現場目擊者的意思,是觸及外境時,直接反應而不評論。在每個觀察中,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這樣品質的觀察,我們特別使用「覺察」一詞。覺察遍滿一切處,不會因為你在睡覺或昏迷就有所妄失。要見到目擊者,就必需時時刻刻鮮活在當下,不緬懷過去眷戀別情,也不籌算未來寄情希望幻境之中。此時的觀,是遠離希望與恐懼的,明明朗朗,又活活潑潑。因為放下了所有心中的擔子,所以大樂自在,這是心經所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的般若慧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東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